乳腺湿疹样癌是特殊类型乳腺癌,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皮肤湿疹样改变及可能伴乳房内肿块,通过体格检查和病理活检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依情况辅助治疗,预后与分期、治疗及身体状况等有关,需早期发现诊断规范治疗并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改善预后。
临床表现
皮肤表现:初期多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皮肤瘙痒、烧灼感,随后出现皮肤发红、糜烂、渗液,类似湿疹样改变,病变可逐渐向周围皮肤蔓延,病变皮肤边界清楚,有的可伴有乳头凹陷、结痂、脱屑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在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老年患者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症状可能迁延不愈;年轻女性可能对皮肤外观变化更为敏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注意乳头乳晕区清洁等可能增加局部刺激,但目前无明确生活方式因素直接导致乳腺湿疹样癌的证据。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相对风险可能略有升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病因。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在乳房内触及肿块,若合并乳腺浸润性癌时,乳房内可摸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肿块大小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进展程度不同而不同。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乳头、乳晕及乳房,观察皮肤病变情况和乳房内有无肿块等。
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可通过对病变皮肤进行切取活检或穿刺活检,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Paget细胞,从而明确诊断。对于怀疑有乳腺浸润性癌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乳房的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来评估乳房内情况,帮助制定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以减少患者不适;对于有凝血功能异常等病史的患者,要提前评估活检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病情不同,可选择乳房单纯切除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对于病变较局限的早期患者,乳房单纯切除术可能是一种选择;若合并有乳腺浸润性癌且肿瘤较大或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则可能需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年龄适应范围较广,但需根据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来评估手术耐受性,比如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全面的术前评估。
术后辅助治疗:若术后病理提示有高危因素(如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较晚等),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等。但具体的辅助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子分型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在辅助治疗的选择和耐受性上可能存在差异,比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内分泌治疗对生育功能等的影响,需要在治疗方案中综合考虑。
预后情况
乳腺湿疹样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变的分期、治疗是否及时规范、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等相对较高;若发现较晚,出现乳房内广泛浸润或远处转移等情况,预后则相对较差。不同性别患者在预后上无本质差异,但心理状态等可能影响预后,比如乐观积极的患者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更好,对预后有一定积极影响。年龄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可能对治疗的耐受性稍好,但肿瘤生物学行为等因素也需综合考虑。
总之,乳腺湿疹样癌是一种需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的疾病,通过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