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是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可通过临床触诊、超声等诊断,小且无症状可观察随访,大或有需求等可手术,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不同情况需相应处理。
一、发病情况
好发人群:多见于青年女性,尤其是18~25岁的女性较为常见,不过其他年龄段的女性也可能发病,其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活跃有一定关系。
发病因素: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时,可能刺激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过度增生形成肿瘤;另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纤维瘤患者,其他女性患该病的风险可能会略有增加。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花生米,大的可达到几厘米甚至更大。通常患者自己能在乳房内摸到肿块,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前有轻度的胀痛感,但月经结束后多可缓解。
体征特点:通过乳腺触诊可发现肿块的上述特征,乳腺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晰、回声均匀的实性肿块,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诊断方法
临床触诊:医生通过触摸乳房,初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内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可初步判断肿块的性质,是乳腺纤维瘤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之一。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钼靶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较小的钙化等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较致密,钼靶的诊断价值相对超声会受到一定限制。
四、治疗原则
观察随访: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乳腺纤维瘤,如果经过评估考虑为良性且生长缓慢,可以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变化情况。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肿块明显增大,或者有其他可疑变化,则需要考虑进一步处理。
手术治疗:当乳腺纤维瘤较大(一般直径超过2~3厘米),或者患者有强烈的美观需求,或者在观察过程中肿块有明显生长趋势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旋切手术等。微创旋切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五、特殊人群情况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如果发现乳腺纤维瘤,由于其乳腺还在发育阶段,需要密切观察肿块变化。如果肿块较小且无明显变化,可以继续观察;如果肿块有增大趋势,需要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同时,要注意心理疏导,避免因发现乳房肿块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导致乳腺纤维瘤短期内快速增大。如果在妊娠期发现乳腺纤维瘤,需要密切监测肿块情况,一般建议在分娩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如果在妊娠期肿块出现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发现乳腺纤维瘤,一般不建议在哺乳期进行手术,因为手术可能会影响哺乳。可以在哺乳期结束后再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哺乳期要注意保持乳腺通畅,避免发生乳腺炎等情况,以免与乳腺纤维瘤的情况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