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治好后需从休息与活动、饮食调理、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心理关怀等方面进行护理。急性期后依病情轻重休息1-3个月或6-12个月,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要营养均衡、控制盐分;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并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关注患儿心理状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一、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休息:小儿心肌炎治好后,急性期后的休息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轻症患儿需休息1-3个月,较重者需要休息6-12个月,直至心脏大小和心功能恢复正常。这是因为心肌在炎症后需要时间来修复,过度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肌恢复。例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需要家长更多地限制其活动,避免剧烈跑跳、玩耍等。
2.逐渐增加活动量: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以不引起疲劳为度。可以从室内轻度活动开始,如散步等,然后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如过渡到室外短时间活动等。但整个过程都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无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
二、饮食调理
1.营养均衡:保证患儿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维生素C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可适当多吃。例如,每天可安排1个鸡蛋、100-150克瘦肉,以及200-300克的新鲜蔬菜和1-2个水果。
2.控制盐分摄入: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咸菜、腌肉等。因为过多的盐分可能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一般儿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
三、预防感染
1.避免接触感染源:小儿心肌炎治好后,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带患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着凉。
2.增强免疫力: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等方式来增强患儿的免疫力。例如,鼓励患儿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阳光照射(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既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又有助于增强体质。
四、定期复查
1.复查项目:治好后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情况,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大小、结构和心功能等。例如,一般在治好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复查,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根据复查结果来调整后续的休息、活动等安排。如果复查发现心脏有异常情况,如心脏大小仍未恢复正常或心功能有变化等,可能需要进一步延长休息时间或采取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心理关怀
1.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小儿心肌炎治好后,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由于患病和长时间休息活动受限等,患儿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长要多与患儿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例如,对于稍大一些的患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压力。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让患儿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有助于其心理的恢复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