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病程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多由细菌感染起病急,有全身和泌尿系统症状,及时抗感染治疗病情可好转;恢复期又分症状进一步改善和康复巩固阶段,病程个体差异大,及时有效抗感染治疗关键,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预防康复措施也重要。
一、急性期
1.感染发生阶段
急性肾盂肾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主要经尿道上行感染,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上行感染;男性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细菌进入肾盂后,引发肾脏的炎症反应。一般起病较急,在数小时至1-2天内可出现症状。例如,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它可以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肾盂。在儿童中,若存在先天性尿路畸形等病史,也容易诱发急性肾盂肾炎,且儿童发病可能更急骤,症状相对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此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和泌尿系统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8℃以上,甚至可达39-40℃,伴有寒战、乏力、头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腰痛,腰痛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体格检查可发现肾区叩击痛。
2.治疗干预阶段
如果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病情会逐渐朝着好转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经过敏感抗生素治疗后,通常在1-3天内体温可开始下降,全身症状如寒战、乏力等逐渐缓解。泌尿系统症状也会随之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减轻,腰痛也会逐渐缓解。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很关键。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和代谢特点,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遵循儿科用药的原则,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抗生素。
二、恢复期
1.症状进一步改善阶段
在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病情进入恢复期。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基本消失,泌尿系统症状进一步减轻,患者的一般状况逐渐好转。例如,经过1-2周的有效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腰痛明显缓解。此阶段患者的身体仍在恢复中,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让患儿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并且在饮食上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支持身体的恢复。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尿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也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范围。例如,尿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数量从明显升高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也可能恢复正常。
2.康复巩固阶段
经过数周的恢复,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但仍需要注意预防复发。对于存在尿路解剖结构异常(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等)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来纠正解剖异常,以防止急性肾盂肾炎再次发作。对于一般人群,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女性在性生活后要及时排尿,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儿童患者如果有泌尿系统相关的基础病史,如曾患过尿路感染等,家长要定期带患儿进行泌尿系统的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程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康复措施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