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从休息、饮食、病情监测、预防感染四方面进行管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等,饮食依尿量等调整,密切监测尿量、血压,预防再次感染并定期复查。
一、休息方面
1.急性期:发病后2-3周内应严格卧床休息,这是因为此时患者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过多的活动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即使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也仍需限制活动量,一般还需持续2-3个月,待尿液Addis计数恢复正常后,才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家长需加强看护,避免其过度奔跑、玩耍等剧烈活动。
2.恢复期:随着病情逐渐稳定,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仍要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利于身体的康复。
二、饮食方面
1.水分摄入:根据尿量情况调整水分摄入。若尿量较多,一般无需严格限水;若尿量减少,出现水肿,则需限制水分摄入,每日入量约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避免过多水分在体内潴留加重水肿。例如,若患儿昨日尿量为300ml,那么今日水分摄入一般控制在800ml左右。
2.盐分摄入:急性期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的摄入量宜控制在1-2g,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含钠高的食物。因为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加重水钠潴留,使水肿和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控制盐分摄入时要注意方式,儿童患者可能更不适应口味清淡的饮食,家长可通过合理烹饪,如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减少盐分的使用,同时可适当添加一些天然的调味料来增加食物的口感。
3.蛋白质摄入:肾功能正常时,蛋白质摄入不必严格限制,但当出现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时,则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因为此时过多的蛋白质代谢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支持其生长发育,在限制蛋白质摄入时,需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营养均衡。
三、病情监测方面
1.尿量监测: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包括尿量的多少、颜色等。尿量减少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如出现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每日尿量少于100ml)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记录尿量,可使用专门的尿杯等工具,并准确记录每次的尿量情况。
2.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是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血压持续升高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压测量相对较难准确,家长可选择合适的儿童血压计,并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测量,每天可固定在同一时间测量,以便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
四、预防感染方面
1.避免再次感染:链球菌感染是导致该病复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保持皮肤清洁,若有皮肤破损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2.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项目,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在发病后的1-2周内需要每周复查尿常规等,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