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因素包括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及遗传因素相关。感染因素中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病因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他病原体感染引发比例较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致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可致紫癜性肾炎;遗传因素相关的遗传性肾炎如Alport综合征可能在诱因下出现病情急性加重。
具体情况: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因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后。例如,在咽部感染后1-3周、皮肤感染后2-3周易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更易在链球菌性咽炎后发病,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及咽部解剖结构易受链球菌侵袭有关,儿童咽部淋巴组织丰富,链球菌易定植繁殖。
发病机制: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同时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表现。
其他病原体感染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乙肝病毒相关的肾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病毒直接侵袭肾脏等多种机制有关。但相对链球菌感染来说,病毒感染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较低。
细菌感染:除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外,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也可能偶尔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但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制与链球菌感染类似,也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约50%-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狼疮性肾炎,其中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有相似之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肾小球,导致肾小球炎症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急性肾小球肾炎样表现。女性患者相对较多,这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女性易感性有关,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影响自身免疫反应的平衡。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当累及肾脏时可表现为紫癜性肾炎,属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患者往往有过敏史,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药物、花粉等)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等部位,引起肾小球炎症,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稳定,对外界过敏原更易产生强烈免疫反应有关。
遗传因素相关
遗传性肾炎:某些遗传性肾炎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有联系,但遗传性肾炎多为慢性进展性疾病,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例如Alport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在感染等诱因下出现病情急性加重,表现出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等表现。其遗传方式主要为X连锁显性遗传,男性患者病情往往较重,女性患者症状相对较轻,这与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递特点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