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晕厥是因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致脑供血急剧减少引发的短暂性意识丧失,主要与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或心脏停搏有关。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可由瓣膜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瓣狭窄)、心律失常(快速性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缓慢性如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肌病变(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脏停搏(如严重窦性停搏)也可引发,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
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的原因:
瓣膜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口狭窄会限制左心室射血,使得心输出量减少。在活动或应激状态下,机体对血液供应需求增加,而狭窄的主动脉瓣无法相应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以老年患者为例,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瓣钙化等病变易导致主动脉瓣狭窄,这类患者发生心源性晕厥的风险较高。女性患者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若合并瓣膜病变,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但相对男性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不过根本机制仍是瓣膜病变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的心律失常会使心脏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心输出量降低。例如,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率过快,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脑供血骤然减少而引起晕厥。这种情况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如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但中老年人相对多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进而诱发心源性晕厥。
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的激动传导受阻,导致心室率过慢,心输出量显著下降。在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可能存在房室传导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对于老年人,冠心病引起的传导系统缺血、纤维化等也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此类患者在活动时,因心率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机体需求,容易发生心源性晕厥。
心肌病变:
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若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加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可引发心源性晕厥。男性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女性在某些年龄段更高,如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保护作用,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风险逐渐接近男性。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心肌病变相关的心源性晕厥。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呈弥漫性病变,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这类患者从疾病早期可能就存在心输出量下降的潜在风险,在活动或感染等诱因下,容易诱发心源性晕厥。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遗传因素在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起作用,生活方式方面,酗酒等可能加重心肌病变,增加心源性晕厥发生几率。
心脏停搏:如严重的窦性停搏,心脏在短时间内停止跳动,导致脑供血中断,立即引起晕厥。某些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可能导致心脏停搏相关的心律失常,从而引发心源性晕厥。对于有心脏停搏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心脏情况,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脏电生理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心源性晕厥的发生。
心源性晕厥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