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中的“三高”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是因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受损致尿蛋白排泄超3.5g/d,持续会促病变进展,不同年龄患者情况有别,要合理控蛋白摄入;高脂血症是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和分解障碍致,可引发并发症,儿童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增心血管风险,需低脂饮食;高度水肿因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RAAS激活致水钠潴留,部位多样,影响不同人群生活,要注意休息,有心脏基础病者需防并发症。
大量蛋白尿: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但在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尤其是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加,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排泄量超过3.5g/d。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持续大量蛋白尿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等病变的进展,对肾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发生机制相似,但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小球滤过膜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病情反复,也会对肾脏长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成年患者,长期大量蛋白尿则更容易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可能使大量蛋白尿的情况恶化,因此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注意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有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肾脏已有一定损伤,大量蛋白尿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
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脂血症。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和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有关。肝脏作为合成脂蛋白的主要场所,在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大量蛋白质丢失,机体代偿性地增加肝脏合成蛋白质,包括脂蛋白,导致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同时,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使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进一步加重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引起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患者,长期高脂血症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脂质代谢异常会干扰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成年患者则面临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需要密切关注血脂水平。在生活方式上,高脂饮食会加重高脂血症的程度,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遵循低脂饮食原则。有心血管病史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脂血症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脂。
高度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高度水肿的主要原因是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使水分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另外,有效血容量减少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肿。水肿可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常见的有眼睑、下肢等,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胸水、腹水等。儿童患者由于组织疏松,水肿往往更明显,可能影响其活动和睡眠;成年患者水肿会影响生活质量,且大量腹水等情况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等不适。在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等会加重水肿,所以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度水肿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水肿情况的监测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