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肾活检病理检查。尿液检查中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更准确反映蛋白尿程度;血液检查中肾功能检查的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可反映肾功能,免疫学检查的抗GBM抗体、ANCA、补体等有助于鉴别类型;肾活检病理检查是金标准,光镜下可见大量新月体,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情况,对明确病因、制定方案和判断预后重要。
一、尿液检查
(一)尿常规
1.尿蛋白:多数患者有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蛋白尿,但也有部分患者大量蛋白尿,通过尿常规可初步发现尿中蛋白情况。例如,显微镜下可观察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等情况,反映肾小球滤过及重吸收功能受损。
2.血尿:几乎所有儿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均有血尿,多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这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所致。
(二)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蛋白尿的程度,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例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提示肾小球损伤较为严重。
二、血液检查
(一)肾功能检查
1.血肌酐(Scr):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儿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可升高,且随着病情进展,血肌酐升高越明显,提示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2.尿素氮(BUN):尿素氮也可反映肾功能情况,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尿素氮排出减少,血尿素氮升高,其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能更准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状态,对于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二)免疫学检查
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GBM抗体):如果患者抗GBM抗体阳性,提示可能为抗GBM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此型在儿童中也可出现,该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导致肾小球损伤。
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ANCA相关血管炎可引起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中c-ANCA(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多见于韦格纳肉芽肿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p-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检测ANCA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补体:部分患者补体C3、C4等可降低,如狼疮性肾炎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补体降低提示可能存在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反应。
三、肾活检病理检查
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儿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穿刺获取肾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光镜下可见大量肾小球囊腔内有新月体形成(占肾小球总数的50%以上),这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查可根据不同类型显示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如抗GBM型可见IgG沿肾小球基底膜呈线性沉积,免疫复合物型可见免疫复合物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或系膜区等;电镜检查可进一步观察肾小球基底膜的超微结构改变,如抗GBM型可见基底膜有断裂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肾活检需在严格的评估和准备下进行,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确保操作安全,同时肾活检病理结果对于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