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有多种症状表现,如胸痛(多为压榨性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心悸(自觉心跳异常,部分可能是功能性)、呼吸困难(轻活动即气短等,严重时不能平卧);体征方面有血压异常(高血压常见,低血压也可能是表现)、心脏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结构异常);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血液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能辅助诊断)、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
一、症状表现方面
1.胸痛
心脏病引起的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部位可在胸骨后、心前区,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3-5分钟左右,如果超过20分钟不缓解,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例如,冠心病患者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容易出现胸痛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胸痛不典型,仅表现为胸闷等。女性冠心病患者有时胸痛症状可能不如男性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2.心悸
患者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比如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常见的表现,各种早搏、心房颤动等都可能导致心悸。青少年如果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出现功能性的心悸,但如果是频繁发作且伴有其他不适,也需考虑心脏病可能。
3.呼吸困难
轻度活动后就出现气短、呼吸困难,严重时休息时也有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像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初可能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加重发展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心肺功能有所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时更要重视心脏病的排查。
二、体征方面
1.血压异常
高血压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很多心脏病患者伴有血压升高。而低血压也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情况可能出现低血压。不同性别在血压与心脏病的关联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后血压波动与心脏病的关系需要关注,年龄增长也会使血压与心脏病的关系更为复杂,老年人群血压波动大,更易因血压异常引发心脏病相关问题。
2.心脏杂音
医生通过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心脏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儿童时期发现心脏杂音要重视,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三、辅助检查方面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例如,ST-T改变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病理性Q波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心电图范围有差异,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不同,需要专业医生结合年龄等因素进行判断。
2.血液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在心肌梗死时会升高。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感染可能诱发心脏病。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血液检查中相关指标的异常更要结合临床症状考虑心脏病可能。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脏瓣膜的运动情况、心室壁的厚度、心腔的大小等。能帮助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孕妇如果怀疑有心脏病,超声心动图也是重要的检查手段,要考虑胎儿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法。
如果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心脏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