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如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的高热、寒战等,以及泌尿系统症状如膀胱刺激征、腰痛等;实验室检查有尿液检查的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等,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等,血液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等变化及CRP、PCT的改变;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了解肾脏情况,IVP检查用于明确尿路解剖结构有无异常等。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8.5℃以上,伴有寒战、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表现,这与细菌感染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且症状相对更为明显;老年患者则可能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高热程度可能不如中青年患者显著,但仍需密切关注。
2.泌尿系统症状: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黏膜所致;还可出现腰痛或肾区叩击痛,疼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是由于肾脏肿大、肾包膜受牵拉引起。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急性肾盂肾炎,且在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可能增加;儿童患者在出现泌尿系统症状时可能表述不清,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排尿情况及是否有腰部不适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具有诊断意义,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渗出;还可出现血尿,尿中红细胞数量增多;尿蛋白可呈弱阳性。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格外注意结果的分析。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但如果临床上高度怀疑急性肾盂肾炎,而尿细菌培养阴性时,需考虑假阴性情况,比如近期使用过抗生素、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等。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细菌学检查需要更加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在儿童患者中,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能更为敏感,当感染较重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仍有提示意义。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PCT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于判断急性肾盂肾炎的病情轻重有一定帮助。在孕妇等特殊人群中,CRP和PCT的监测需要结合孕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有无肾盂积水、结石、脓肿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糖尿病肾病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肾脏的形态学改变。
2.静脉肾盂造影(IVP):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肾盂肾炎或伴有复杂因素(如尿路结石、尿路畸形等)的患者,可考虑进行IVP检查,以明确尿路解剖结构有无异常。但该检查有一定的辐射性,在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中需谨慎使用,孕妇一般不建议进行IVP检查,儿童则需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