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有典型表现和不典型表现,典型表现为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等重且长时疼痛及相关全身症状;不典型表现包括老年及糖尿病等患者的无痛性心肌梗死,还有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晕厥等非典型症状,需注意识别。
一、典型表现
(一)胸痛
1.特点
多为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或窒息样疼痛,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可能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病情同样严重。例如,一项对不同年龄段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胸痛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但仍存在心肌缺血相关的疼痛表现。
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放射,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等部位。男性和女性在疼痛放射部位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更易出现上腹部等不典型部位的疼痛。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这是因为心肌坏死物质被吸收引起的发热。对于儿童心肌梗死,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发热情况也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儿童心肌梗死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相关,全身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所以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发热等异常表现需警惕心肌梗死可能。
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白细胞增高是由于坏死心肌释放致热原等因素导致体内炎症反应,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也是机体对心肌坏死的一种反应。
二、不典型表现
(一)无痛性心肌梗死
1.情况
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对疼痛的感知减退,所以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例如,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约有1/3-1/2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对于这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女性患者也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女性激素等因素可能影响疼痛的感知,加上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使得胸痛症状不明显。
(二)其他不典型症状
1.胃肠道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疼痛信号可能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胃肠道的反应。例如,有的患者以剧烈呕吐为首发症状就诊,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实际上可能是心肌梗死。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
2.呼吸困难
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轻者仅为活动后气短,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等。这是由于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所致。在儿童心肌梗死中,呼吸困难可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因为儿童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影响更易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心肌梗死的儿童,可能迅速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3.晕厥
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由于心肌梗死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出现晕厥时要考虑到心肌梗死导致心律失常等引起心输出量骤降的可能。老年人本身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发生晕厥时更应警惕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