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按病理生理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致射血分数降低,各年龄段可发,有相关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风险高)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室舒张功能受损致充盈受限,收缩功能正常,高血压等患者易患,老年人比例相对高,有基础病或代谢病人群风险高);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表现,多种原因可致,不同年龄病因有别,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易患)、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表现,可继发左心衰竭或由肺部疾病等直接引起,老年人及有肺部基础病人群易患)、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同时存在,扩张型心肌病等可致,各年龄段均可发,有家族遗传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心肌病变人群风险高)。
一、按病理生理分类
1.收缩性心力衰竭
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射血分数降低。例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进而引发收缩性心力衰竭。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老年人由于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更容易出现收缩性心力衰竭。男性和女性在患病率上可能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舒张性心力衰竭
是因为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心室充盈受限,而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保留。常见于高血压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情况。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影响心室的舒张功能,逐渐发展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年龄上,老年人发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与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变有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特点,有基础心脏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二、按发病部位分类
1.左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咳嗽、咳痰、咯血等。左心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累及左心室、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加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左心衰竭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而成人左心衰竭多与后天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相关。男性和女性在左心衰竭的表现上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基础病因可能有所不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更易发生。
2.右心衰竭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下垂部位为主)、胃肠道淤血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右心衰竭常继发于左心衰竭,也可由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等原因直接引起。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肺部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右心衰竭的发生风险相对增加。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右心衰竭。男性和女性在右心衰竭的发病上,基础病因的差异可能与各自常见的原发疾病有关。
3.全心衰竭
是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同时存在的情况。当左心衰竭进一步加重,影响到右心,或者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时,就会出现全心衰竭的表现,既有肺循环淤血的症状,又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往往会逐渐发展为全心衰竭,其发病与心肌的广泛病变有关,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家族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心肌病变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