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通过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尿红细胞异常及尿比重改变等;血液检查能了解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血常规中是否贫血;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形态及排除其他病变;必要时肾活检能明确病理类型及评估病变严重程度。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
可发现蛋白尿,尿中红细胞数量异常等。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常显示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形态多为变形红细胞,这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时受到挤压等作用发生变形。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沉渣,可以直观看到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情况。
还能检测尿比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后期可能出现尿比重降低,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能准确反映尿蛋白的丢失量。正常儿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0.15g,如果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一定数值(如大于0.5g),提示存在蛋白尿情况,对于诊断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比如,通过收集患儿24小时的尿液,然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得出尿蛋白的具体定量数值。
二、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血清肌酐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清肌酐会升高。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不同,例如婴儿血清肌酐正常范围约为27-62μmol/L,儿童约为44-97μmol/L等。
尿素氮(BUN):尿素氮也与肾功能相关,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尿素氮会升高。儿童尿素氮的正常范围一般在1.8-6.5mmol/L左右,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病情进展时尿素氮水平会超出正常范围。
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可以通过公式估算儿童的GFR,如基于血清肌酐、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公式。GFR下降提示肾脏功能受损,对于判断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阶段有重要价值。
2.血常规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降低。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同时慢性疾病状态也可能导致贫血的发生。例如,患儿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参考值范围。
三、肾脏超声检查
1.肾脏形态学检查
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脏大小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脏体积缩小等改变。通过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看到肾脏的轮廓、皮质厚度等情况。例如,正常儿童肾脏长轴约为5-7cm,当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到后期,肾脏体积可能小于正常范围,皮质变薄等。
还能发现肾脏有无囊肿、结石等其他病变,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肾脏疾病。
四、肾活检(必要时)
1.病理诊断
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肾活检是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小球病变的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不同的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所不同,肾活检能为临床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通过肾穿刺获取肾脏组织,经过病理切片、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球的病理改变情况。
同时,肾活检还可以评估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如肾小球硬化的比例、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等,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及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