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分中央型和外周型,表现为乳头溢液及乳晕区小结节,检查有超声、乳管镜、钼靶X线等,治疗以手术为主,不能手术者定期随访,妊娠期、哺乳期及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乳腺乳头状瘤的定义与分类
乳腺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可分为中央型乳头状瘤和外周型乳头状瘤。中央型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管壶腹部,多见于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外周型乳头状瘤则发生在乳腺的末梢导管,常位于乳腺的周边区域。
二、乳腺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溢液,部分患者可在乳晕区触及小结节,按压时可从乳头溢出血性或黄色液体。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年轻女性患者乳头溢液相对常见,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触及的结节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对乳腺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相关乳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乳腺乳头状瘤的检查方法
1.乳腺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乳腺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能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等情况,有助于发现乳腺内的结节等异常,但对于较小的导管内病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2.乳管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乳腺导管内的情况,明确溢液导管口的情况,发现导管内的乳头状瘤等病变,是诊断乳腺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3.钼靶X线检查:对于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等情况有一定价值,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乳腺组织较致密的患者,但对于导管内病变的显示不如乳管镜直观。
四、乳腺乳头状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乳头状瘤的主要方法。对于中央型乳头状瘤,通常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将病变所在的乳腺区段切除,包括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以彻底切除病灶。对于外周型乳头状瘤,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可选择肿瘤局部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完整切除肿瘤,避免复发。不同年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恢复较快,但都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手术规范。
2.定期随访: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或者病灶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定期随访观察,密切关注病灶的变化情况。但随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乳腺超声、乳管镜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乳腺组织会发生生理性变化,乳腺乳头状瘤在妊娠期可能会增大,且产后哺乳等情况可能影响病情观察。因此妊娠期发现乳腺乳头状瘤,需要在妇产科和乳腺外科多学科会诊,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等处理,同时要密切观察乳头溢液等情况以及乳腺肿块的变化。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乳腺乳头状瘤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与乳汁混淆等情况,且哺乳可能导致病灶部位感染等风险增加。哺乳期发现乳腺乳头状瘤,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感染,同时进一步评估病情,考虑在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规范的治疗,但如果出现严重的乳头溢液、肿块迅速增大等情况,可能需要及时终止哺乳并进行手术等处理。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后恢复可能较慢。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