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阳性指尿常规检查见尿液有红细胞但肉眼不可见,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异常,红细胞进入尿液,常见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病理性因素如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肾小球肾炎、肿瘤等,生理性因素致的一般不严重,病理性因素致的严重程度需具体分析,发现尿潜血阳性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治疗。
一、尿潜血阳性的含义
尿潜血阳性是指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尿液里有红细胞,但肉眼看不到尿液颜色改变。这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红细胞从血管内进入尿液中。
二、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尿潜血阳性。比如进行马拉松比赛、高强度体能训练后,由于肾脏受到震动、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原因,红细胞进入尿液。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轻、平时运动较少突然加大运动量的人群。
2.女性月经期:女性在月经期时,经血可能会污染尿液,导致尿潜血阳性。这是因为经血中的红细胞混入尿液中,一般在避开月经期复查尿常规可明确。
(二)病理性因素
1.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从而出现尿潜血阳性。例如肾结石患者,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划破尿路黏膜,引起红细胞漏出。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男性相对更常见一些,与饮食、代谢等因素有关。
2.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时,炎症会刺激尿路黏膜,使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出现出血现象,导致尿潜血阳性。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3.肾小球肾炎: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青少年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好发人群,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4.泌尿系统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等泌尿系统肿瘤也可能引起尿潜血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几率。
三、严重程度判断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一般不严重
剧烈运动引起的尿潜血阳性,通常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复查尿常规可恢复正常,对身体一般不会造成长期不良影响。
女性月经期导致的尿潜血阳性,避开月经期后复查多可转为阴性,一般也不严重。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严重程度需具体分析
泌尿系统结石:如果结石较小且能自行排出,一般经过相应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如果结石较大引起严重梗阻、反复感染等情况,则比较严重,可能影响肾功能等。
泌尿系统感染:一般的泌尿系统感染,经过规范抗感染治疗多可治愈,不太严重;但如果是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如伴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情况,或者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感染,则相对严重,可能影响肾脏功能。
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预后较好;而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容易迁延反复,逐渐进展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相对严重。
泌尿系统肿瘤:如果是早期泌尿系统肿瘤,及时手术等治疗预后较好;但如果是晚期肿瘤,出现转移等情况,则非常严重,预后较差。
总之,尿潜血阳性需要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来明确具体原因,从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一旦发现尿潜血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