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和淋巴道感染。上行感染是最常见途径,与女性生理结构、儿童生理特点、长期憋尿及不注意外阴清洁等有关;血行感染相对少见,儿童皮肤感染、老年人免疫低下及有基础疾病者易发生;淋巴道感染罕见,有邻近器官感染病史者需考虑。
年龄因素影响:在儿童群体中,小女孩由于生理结构原因,上行感染导致肾盂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婴幼儿时期,尿道黏膜娇嫩,且局部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若不注意外阴部卫生,病原菌很容易通过上行途径引发肾盂肾炎。而对于成年女性,性生活、经期卫生等因素也会增加上行感染的风险,比如性生活后若不及时排尿,可能会使病原菌更容易上行感染。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憋尿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增加上行感染的机会。另外,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更换内裤等,也会使病原菌更容易附着在尿道外口并上行感染。
血行感染
具体机制:血行感染是指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种感染途径相对上行感染较少见,但也不容忽视。例如,皮肤感染灶(如疖、痈等)、呼吸道感染等部位的病原菌可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是常见的血行感染的致病菌,当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时,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肾脏。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存在皮肤感染等情况,血行感染导致肾盂肾炎的可能性需要关注。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旦皮肤感染灶的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就有可能随着血流到达肾脏引发肾盂肾炎。而对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若存在其他部位的感染,血行感染导致肾盂肾炎的风险也会增加,老年人可能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会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使得病原菌更容易通过血行途径感染肾脏。
病史因素影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时,血行感染导致肾盂肾炎的风险较高。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破坏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使得病原菌更容易在血液循环中定植并到达肾脏引发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皮肤感染等病灶中的病原菌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并播散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淋巴道感染
具体机制:淋巴道感染是指病原菌从邻近器官的病灶通过淋巴管传播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种感染途径较为罕见,例如,升结肠与右肾相邻,升结肠的感染灶可通过淋巴管播散到右肾,引起右侧肾盂肾炎。但一般情况下,淋巴道感染在急性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年龄因素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淋巴道感染导致肾盂肾炎的情况都相对少见,但对于有邻近器官感染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考虑到这种感染途径的可能性。例如,儿童若患有升结肠的感染性疾病,也存在通过淋巴道感染肾脏引发肾盂肾炎的潜在风险,但由于淋巴道感染本身的少见性,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发生。
病史因素影响:有邻近器官感染病史的患者,如升结肠炎症、阑尾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存在通过淋巴道感染肾脏的可能。对于有这些邻近器官感染病史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肾脏的情况,因为淋巴道感染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肾盂肾炎,尤其是当邻近器官感染灶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病原菌更容易通过淋巴道传播至肾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