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失常的良性疾病,与雌孕激素失调等有关,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等,检查用超声等,轻的调生活方式,重的中药调理等;乳腺炎分哺乳期和非哺乳期,哺乳期多因乳汁淤积感染,表现局部红肿热痛等,非哺乳期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检查用血常规等,哺乳期乳腺炎早期排空乳汁等,非哺乳期治疗复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是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与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有关,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长期精神紧张、劳累等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内分泌紊乱的病史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乳腺炎
乳腺炎是指伴或不伴感染的乳腺组织炎症,哺乳期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相对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导管扩张等因素有关,哺乳期女性由于哺乳相关因素更易患哺乳期乳腺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患非哺乳期乳腺炎风险可能增加。
二、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
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疼痛具有周期性,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部分患者可触及乳腺结节或增厚的乳腺组织,结节大小不一、质地韧,一般为双侧乳腺多发。
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30-50岁女性,男性乳腺增生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发生,表现与女性类似。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初期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患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乳房内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多样,有的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无明显疼痛,有的患者有乳头溢液,部分患者乳房皮肤可出现橘皮样改变等,好发于非哺乳期女性,年龄跨度较广。
三、检查方法
乳腺增生
乳腺超声:可发现乳腺结构紊乱,可见增厚的腺体回声,能发现是否有囊性或实性结节,超声检查对不同年龄、不同乳腺状况的患者都适用,操作简便、无辐射。
乳腺X线摄影:对于年龄较大、乳腺腺体致密的患者可选择,能发现钙化等情况,但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较致密,X线摄影诊断价值相对受限。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乳腺超声可发现炎性肿块,若形成脓肿则可见液性暗区。
非哺乳期乳腺炎:除了乳腺超声检查外,有时需要进行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来更清晰地判断病变范围,对于有乳头溢液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乳头溢液涂片检查等。
四、治疗原则
乳腺增生
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避免长期高压力状态等,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采用中药调理等非药物治疗方法,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观察病情变化即可,不同年龄患者都需要关注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中青年女性尤其要注意避免因工作压力等因素加重病情。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未形成脓肿时,主要治疗方法是排空乳汁,可通过频繁哺乳、使用吸奶器等方式,同时可进行局部热敷,若伴有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形成脓肿后则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的哺乳方法,避免乳汁淤积,降低患病风险。
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较为复杂,根据病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等,但需谨慎使用,考虑药物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响)、手术治疗等,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