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尿毒症需从多方面入手,合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同时关注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肾脏健康。具体包括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慎用肾毒性药物和远离相关物质、合理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肾脏检查及关注特殊人群等。
一、合理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导致肾小球硬化,进而增加尿毒症风险。应定期监测血压,通过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等)来控制血压,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例如,有研究表明,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能显著降低慢性肾脏病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损伤肾脏血管和肾小球。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比例)、规律运动以及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来实现。多项研究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至尿毒症的进程。
二、避免肾毒性物质接触
慎用肾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具有肾毒性。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肾毒性风险,尤其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谨慎。
远离重金属和有机溶剂:长期接触铅、镉等重金属以及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会损害肾脏。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等。
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控制蛋白质摄入: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在0.8-1.0g/kg体重;对于已有肾脏疾病的人,需根据病情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一般为0.6-0.8g/kg体重,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占比较高,约占50%-70%,以减少肾脏代谢负担。
均衡摄入其他营养物质: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能为身体提供抗氧化等保护作用)和矿物质摄入。
适量运动: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对肾脏功能维护有积极作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肾脏血液供应;过量饮酒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应戒烟,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四、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及肾脏B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异常。
高危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囊肾等疾病的人群,除了定期进行上述检查外,还应增加检查频率,每3-6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病变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应检查一次尿白蛋白排泄率,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五、关注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时期的一些先天肾脏疾病或感染等情况可能埋下尿毒症隐患。要注意预防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如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外阴清洁等。对于有家族遗传性肾脏疾病的儿童,要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减退,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要更加关注肾脏健康,定期进行肾脏检查,在用药时更要谨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同时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