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检显示浸润性乳腺癌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周围间质浸润生长的乳腺癌,其病理有癌细胞浸润特性等特征,对诊断分期重要,能指导治疗方案制定,预后受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
一、穿刺活检显示浸润性乳腺癌的定义
穿刺活检显示浸润性乳腺癌是指通过穿刺活检的病理检查方法,确定乳腺组织中存在浸润性癌的情况。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其特点是癌细胞已经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的基底膜,向周围间质浸润生长。
二、病理特征相关要点
1.癌细胞的浸润特性
浸润性乳腺癌的癌细胞具有侵袭周围正常组织的能力,与非浸润性乳腺癌(如导管内癌等)不同,非浸润性乳腺癌的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浸润性乳腺癌的癌细胞形态、大小等可能存在多样,可通过病理染色等进一步观察其组织学分级等情况,组织学分级对于判断预后等有一定意义,一般分为Ⅰ级(高分化)、Ⅱ级(中分化)、Ⅲ级(低分化),低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往往侵袭性更强,预后相对较差。
2.与其他乳腺癌类型的区分
与小叶原位癌等非浸润性乳腺癌区分明显,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小叶导管或腺泡内,未突破基底膜。而浸润性乳腺癌已经发生了向周围间质的浸润,这一病理差异决定了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方面的不同。
三、临床意义及后续步骤
1.对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性
穿刺活检明确为浸润性乳腺癌后,对于患者的临床分期非常关键。医生会进一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来评估肿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情况,从而确定肿瘤的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起重要作用。例如,早期的浸润性乳腺癌(如Ⅰ期、Ⅱ期)可能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中晚期的浸润性乳腺癌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2.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可能会考虑内分泌治疗;如果是HER-2过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可能会采用靶向治疗(如抗HER-2的靶向药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案也会有所调整,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保留乳房功能等问题,但也需要遵循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考虑身体的耐受性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这对于整体的治疗和康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四、预后相关因素
1.肿瘤相关因素
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越小,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好。一般来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另外,前面提到的组织学分级也是预后的重要指标,低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2.患者个体因素
患者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个体因素,年轻患者(一般指小于35岁等)的浸润性乳腺癌可能具有一些不同的生物学行为,部分研究显示年轻患者的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也与具体的病理分子特征等相关。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包括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也会影响治疗的耐受性和预后。例如,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选择化疗等治疗方案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