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怀孕需多方面管理,病情评估与监测包括密切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压;产科管理要加强产检频率、关注胎儿情况并综合判断分娩方式;药物治疗需谨慎选择、调整并注意不良反应;还要关怀孕妇心理及调整饮食,多学科团队共同保障母婴安全。
一、病情评估与监测
1.肾功能评估
怀孕会加重肾脏负担,肾病综合征患者怀孕后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男性血肌酐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若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可能受损。尿素氮正常范围在2.5-7.5mmol/L左右,其升高也可能与肾功能不全相关。
同时要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病综合征患者通常尿蛋白大量丢失,怀孕后尿蛋白可能进一步增加,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0.15g,若大于3.5g则为大量蛋白尿,需警惕病情加重。
2.血压监测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压,怀孕后高血压风险进一步增加。需定期测量血压,正常血压收缩压应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能导致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
二、产科管理
1.孕期产检
要加强产前检查频率,除常规产检项目外,需重点关注胎儿发育情况,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指标,一般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分别进行多次B超检查,了解胎儿是否正常生长发育。
监测胎儿的胎心、胎动情况,孕28周后孕妇应自数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若胎动异常需及时就医,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等问题。
2.分娩方式选择
需根据孕妇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分娩方式。如果孕妇肾功能尚可,胎儿情况良好,可考虑阴道分娩,但要密切监测产程中孕妇的生命体征、肾功能及胎儿情况。若孕妇肾功能严重受损、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可能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三、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1.药物选择原则
用药需谨慎,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某些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不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的泼尼松在孕期相对较为安全,但仍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致畸等严重不良影响的药物,如环磷酰胺等烷化剂类药物,在孕期禁用。
2.药物调整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如果肾病综合征病情加重,可能需要调整激素等药物的剂量,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增减药量。同时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孕妇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需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四、特殊人群关怀
1.孕妇心理关怀
肾病综合征怀孕的孕妇往往心理压力较大,需关注其心理健康。家人要给予情感支持,鼓励孕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孕妇缓解焦虑情绪,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等,进而影响母婴健康。
2.饮食调整
饮食方面要根据病情和孕期需求进行调整。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但要注意控制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要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小于3-5g,防止水肿加重。还要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以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能量需求。
总之,肾病综合征怀孕的孕妇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肾内科医生、产科医生等)共同管理,密切监测病情,谨慎处理孕期的各种问题,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