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特定症状表现(如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腹痛等)、存在高危因素(家族遗传、不良生活方式、患相关疾病)或常规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时需就医,医生会据情况评估并制定干预策略。
一、出现特定症状表现时需就医
1.黄色瘤相关表现:若发现眼睑、跟腱或其他部位出现黄色、橘黄色的结节、斑块或丘疹样的黄色瘤,这可能是血脂异常的外在表现,需及时就医。因为黄色瘤的出现与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黄色瘤可能对应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情况,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较早出现跟腱黄色瘤等表现。
2.早发性角膜环:40岁以下人群若出现角膜环,即角膜边缘有灰白色或白色的环,也应考虑血脂异常的可能并就医检查。早发性角膜环的形成与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沉积于角膜有关,提示体内脂质代谢可能存在异常。
3.腹痛等症状:部分血脂异常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这是因为血液中甘油三酯极度升高时,可引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此时必须立即就医,因为急性胰腺炎是严重的急腹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二、存在高危因素时需就医评估
1.家族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早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如男性亲属在55岁前、女性亲属在65岁前患心肌梗死等),或者家族中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那么家族成员应定期检查血脂,一旦发现血脂异常相关指标异常,需及时就医。因为家族性高脂血症具有遗传倾向,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体内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存在缺陷,容易出现严重的血脂异常。
2.生活方式高危人群: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且缺乏运动的人群,患血脂异常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检测血脂。例如,长期每天摄入大量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同时每周运动时间不足150分钟的人,应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若发现血脂指标异常,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或甘油三酯升高等情况,需就医进一步评估和制定干预方案。
3.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常出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血脂异常情况;高血压患者与血脂异常往往相互影响,二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这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血脂情况,一旦发现血脂异常相关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对血脂异常进行相应处理。
三、常规体检发现异常时需就医
在常规体检中,如果发现血脂相关指标异常,如总胆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血脂异常程度,并制定个体化的干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治疗等。例如,对于年轻男性,体检发现LDL-C轻度升高,医生可能会先建议通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如低脂饮食、增加运动等,然后再复查血脂,若仍未改善则可能需要考虑药物治疗;而对于老年女性,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体检发现TC明显升高,可能会更早启动药物治疗来控制血脂,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