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大多良好,多数数周可临床自愈,儿童预后优于成人,起病时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等情况影响预后,一般治疗中休息和饮食需注意,要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以促进预后良好。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情况
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大多良好,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临床自愈。儿童患者预后通常优于成人,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约90%-95%可完全恢复。一般来说,起病时血尿、蛋白尿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情况会影响预后。若起病时仅有轻微血尿、蛋白尿,无严重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预后较好;反之,若起病时就有严重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明显受损,预后相对较差,但总体而言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肾功能,仅有少数可能转为慢性肾炎。
二、影响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的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普遍好于成人。儿童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免疫系统等功能发育尚在完善过程中,在面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机体的代偿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好。而成人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或机体功能衰退等情况,影响疾病的恢复进程。例如,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数预后良好,而部分成人患者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较差,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影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增加转为慢性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因素
1.血尿情况:若起病时为镜下血尿,且程度较轻,通常预后较好;若为肉眼血尿且持续时间较长、血尿程度较重,可能提示病情相对复杂,预后相对稍差,但多数仍可恢复。一般来说,单纯镜下血尿的患者相较于伴有大量肉眼血尿的患者,肾功能等恢复更易趋于正常。
2.蛋白尿情况:少量蛋白尿患者预后较好,若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提示肾小球损伤较严重,可能影响预后,增加进展为慢性肾炎的风险。大量蛋白尿意味着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严重,长期大量蛋白尿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预后。
3.高血压情况:起病时就存在严重高血压且不易控制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严重高血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脏进一步受损,影响肾功能的恢复,增加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的可能性。
4.肾功能情况:起病时肾功能就明显受损,如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预后相对不佳。因为肾功能已经受到较严重的影响,肾脏本身的修复能力在受损的基础上会大打折扣,恢复正常肾功能的难度增大。
三、促进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良好的措施
(一)一般治疗方面
1.休息:急性期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休息2-3周,待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更需保证充足休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良好的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休息可以减少肾脏的负担,促进肾脏的修复。
2.饮食:给予低盐饮食,对于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盐的摄入需控制在每天2-3g。儿童患者在饮食方面也需遵循低盐原则,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若肾功能正常,可给予正常量蛋白质摄入,若肾功能受损,则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
(二)针对病因治疗方面
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等原发感染病灶,儿童患者更要重视原发感染灶的治疗,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原发感染灶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一般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及时清除感染病灶有助于减少抗原抗体反应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促进肾脏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