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急性者起病急骤,有全身及泌尿系统症状,慢性者症状隐匿,实验室检查尿细菌学等有依据,影像学检查可助诊断不同类型肾盂肾炎,不同人群诊断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症状:多起病急骤,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可伴有寒战、畏寒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发热多为弛张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
2.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较为常见,可伴有腰痛或肾区不适,查体时可发现肋脊角或肾区有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输尿管点或膀胱区压痛。
(二)慢性肾盂肾炎
1.全身表现:症状相对较隐匿,可间歇性出现发热、腰酸、乏力等,体温一般不超过38℃。
2.泌尿系统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伴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迁延不愈者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二、实验室检查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急性肾盂肾炎时,尿沉渣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部分患者可见白细胞管型,还可出现红细胞,尿蛋白可呈弱阳性;慢性肾盂肾炎时,尿常规可有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一般为微量-轻度。
2.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提示尿路感染;如临床上无症状,要求两次细菌培养均为同一菌种,菌落计数≥10CFU/ml。对于女性患者,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则可确诊。
(二)血液检查
1.血常规:急性肾盂肾炎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血常规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贫血(肾功能减退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肾功能检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等。
三、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1.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有无结石、积水等情况。急性肾盂肾炎时,肾脏可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或有肾脏体积轻度增大;慢性肾盂肾炎时,可发现双肾大小不等,肾实质变薄等。
2.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有助于发现肾脏结构异常等情况,但需注意儿童检查时的配合度等问题。
(二)静脉肾盂造影(IVP)
1.急性肾盂肾炎一般无异常发现;慢性肾盂肾炎可见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肾大小不等,这些表现是慢性肾盂肾炎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但对于肾功能严重损害(血肌酐>265μmol/L)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伤,需谨慎选择。
2.在儿科患者中,IVP检查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CT检查
1.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等。急性肾盂肾炎时,肾脏可呈局部或弥漫性肿胀;慢性肾盂肾炎时,可见肾脏瘢痕形成、肾盏变形等。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同样要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
四、诊断标准综合判断
肾盂肾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如有典型的全身症状伴泌尿系统症状,再结合尿液细菌学检查阳性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即可诊断为肾盂肾炎。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在诊断时需考虑其各自的特点,如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仔细地进行多方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路感染相对常见,在诊断肾盂肾炎时需排除其他可能的泌尿系统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