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可采用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治疗。青霉素类药物对常见细菌有抗菌活性且乳汁分泌少,一般无需停哺乳,过敏者禁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不同菌有作用,分泌量少,过敏者避免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可用于特定情况,使用需权衡利弊。非药物干预中,排空乳汁可防淤积,局部热敷助血液循环但脓肿时不宜,还需保证休息、均衡饮食辅助恢复。
一、青霉素类药物
(一)适用情况及原理
青霉素类药物是哺乳期乳腺炎相对安全的选择之一。青霉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引起乳腺炎的常见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在乳汁中的分泌量较少,对婴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青霉素G对大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如链球菌等)和革兰阴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哺乳期乳腺炎伴有细菌感染时可考虑使用。
(二)特殊人群考虑
哺乳期女性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一般无需停止哺乳。但如果产妇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则绝对不能使用。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青霉素皮试,以确保安全。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
(一)适用情况及原理
头孢菌素类药物也是哺乳期相对安全的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根据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不同,分为不同代别。例如,头孢拉定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哺乳期乳腺炎中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强,也可用于哺乳期乳腺炎伴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情况。这类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量通常较少,对婴儿的影响较小。
(二)特殊人群考虑
哺乳期女性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一般可以继续哺乳。但如果产妇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则应避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反应以及婴儿的情况。
三、大环内酯类药物
(一)适用情况及原理
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用于哺乳期乳腺炎。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阿奇霉素对一些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哺乳期乳腺炎中,当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不适用或患者对其过敏时,可考虑使用阿奇霉素。其在乳汁中的分泌量相对较少,但仍需要谨慎使用。
(二)特殊人群考虑
哺乳期女性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需要权衡利弊。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但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等情况。如果产妇本身有严重的肝脏疾病等情况,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这类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
非药物干预的辅助作用
(一)排空乳汁
哺乳期女性应注意及时排空乳汁,无论是通过婴儿吸吮还是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可以减少乳汁淤积,降低细菌滋生的环境,对于乳腺炎的预防和早期治疗都有帮助。例如,婴儿频繁有效的吸吮可以促进乳汁排出,减少乳汁在乳腺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乳腺炎的发生风险以及有助于缓解已有的乳腺炎症状。
(二)局部热敷
适当的局部热敷可以促进乳腺血液循环,缓解乳腺炎引起的疼痛等症状。一般可以用温毛巾热敷乳房,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但需要注意,如果乳腺炎局部有红肿热痛明显加重或有波动感等情况,提示可能形成脓肿,此时不宜单纯热敷,应及时就医。
(三)休息与饮食
哺乳期女性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在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对于乳腺炎的恢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