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需一般处理、饮食调整、对症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处理包括休息与补充水分;饮食调整分急性期吃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恢复期循序渐进增加种类量并增蛋白维生素食物;对症治疗有止吐、止泻;儿童要重视防脱水等,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病及保暖,孕妇用药谨慎。
一、一般处理
1.休息:急性肠胃炎患者需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能量来对抗疾病。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成年人也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一般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补充水分:
急性肠胃炎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其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防止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成年人每天可饮用1000-2000毫升左右的口服补液盐溶液,具体量可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如果无法获取口服补液盐,也可饮用淡盐水,但要注意盐的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二、饮食调整
1.急性期饮食:
发病初期,胃肠道较为敏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例如,辣椒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加重炎症;油炸食品不易消化,会延缓胃肠道恢复。儿童在急性期要选择适合其消化能力的食物,如将米粥煮得更软烂一些。
2.恢复期饮食:
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的种类和量,但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可食用软食,如面条、馒头、软米饭等,然后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要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胃肠道黏膜,维生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儿童,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但要避免给儿童食用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三、对症治疗
1.止吐:
如果患者有呕吐症状,可适当使用一些止吐药物的成分来缓解,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儿童,要谨慎选择止吐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一些轻度呕吐可通过饮用少量温水,休息片刻来缓解。
2.止泻:
若腹泻较为严重,可使用止泻药物,但同样需遵医嘱。对于儿童,止泻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特别谨慎。还可以通过腹部热敷来缓解腹泻带来的不适,用温毛巾敷在腹部,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成年人热敷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儿童则要适当缩短时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急性肠胃炎要更加重视,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在护理儿童时,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提示可能有较为严重的脱水,需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用药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进行调整,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肠胃炎要注意其基础疾病情况。老年人可能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急性肠胃炎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发作。要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血糖等。在饮食调整上,要更加注重易消化和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保暖,因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腹部着凉可能会加重肠胃炎症状。
3.孕妇:
孕妇患急性肠胃炎要谨慎处理。药物的使用要特别小心,以免影响胎儿。在补充水分和饮食调整方面,要更加注意安全和营养。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