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胃溃疡与恶性胃溃疡在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活检方面存在差异。良性胃溃疡症状相对规律,内镜下溃疡形态规则,病理无癌细胞;恶性胃溃疡疼痛节律消失等,内镜下溃疡形态不规则,病理有癌细胞,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因自身特点略有不同,生活方式对两者有影响。
一、临床表现方面
良性胃溃疡:症状相对较有规律,疼痛多与进食相关,常在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等,一般全身状况影响较小,体重多无明显进行性下降,也较少出现呕血后短期内再次大量呕血等严重出血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儿童良性胃溃疡相对少见,但若发生,疼痛表现可能因儿童表达不清而更易被忽视,不过一般不会有恶病质表现。女性与男性在良性胃溃疡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差异,主要还是围绕上述典型的与进食相关的疼痛等表现。生活方式方面,若有长期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可能诱发,有相关病史者再次因不良生活方式刺激易复发。
恶性胃溃疡:疼痛节律常消失,可表现为无规律性疼痛,且疼痛程度可能进行性加重,还可能伴有体重进行性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呕血且呕血量大、持续或反复呕血,黑便也更为持续且量大,还可能出现腹部包块等。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恶性胃溃疡更易被漏诊误诊,因为老年人症状可不典型,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女性与男性在恶性胃溃疡临床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需注意不同性别相关恶性肿瘤的整体发病率及胃癌等恶性胃溃疡相关疾病的性别差异影响临床表现的细微之处。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恶性胃溃疡风险更高,有相关病史且继续保持不良生活方式者病情更易进展。
二、内镜下表现方面
良性胃溃疡:内镜下多表现为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平坦,覆有薄白苔,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不同年龄内镜下表现可能因黏膜修复等能力不同略有差异,儿童良性胃溃疡内镜下表现与成人相似,但需更精细观察。女性与男性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不同。有相关病史者再次检查时溃疡变化可作为病情评估依据,若溃疡较前无明显进展等多提示良性可能。
恶性胃溃疡:内镜下溃疡形态多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呈结节状隆起,底部凹凸不平,覆有污秽苔,周围黏膜皱襞中断、融合等。不同年龄内镜下恶性溃疡表现可能因胃肠道解剖结构及病变进展速度等因素有差异,老年人恶性溃疡可能因黏膜萎缩等基础情况使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女性与男性内镜下恶性溃疡表现无本质区别,但结合流行病学,不同性别相关恶性肿瘤类型可能影响胃溃疡的具体内镜下细节。有相关病史者内镜下短期内溃疡明显进展等提示恶性可能。
三、病理活检方面
良性胃溃疡:病理活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良性病变表现,黏膜组织正常结构存在,无癌细胞。不同年龄人群病理活检表现主要是细胞炎性反应程度等可能因机体免疫等状态不同略有差异,儿童良性胃溃疡病理活检以炎症细胞为主,无肿瘤细胞。女性与男性病理活检良性表现无性别差异。有相关病史者定期病理活检可监测溃疡是否有恶变倾向,若病理始终无癌细胞等提示良性。
恶性胃溃疡:病理活检可发现癌细胞,能明确为恶性肿瘤所致溃疡。不同年龄人群病理中癌细胞的形态等可能因年龄相关细胞代谢等因素有一定差异,老年人恶性溃疡病理中癌细胞可能分化程度等有不同表现。女性与男性病理中恶性细胞表现无本质不同,但需结合整体肿瘤流行病学情况。有相关病史者病理活检发现癌细胞是诊断恶性胃溃疡的金标准,对后续治疗方案制定等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