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包括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的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与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的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与补体系统异常激活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的膜性肾病(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肾小球损伤有关);继发性包括多见于女性育龄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的过敏性紫癜肾炎(与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有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的肾淀粉样变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的骨髓瘤性肾病(与骨髓瘤细胞分泌异常蛋白沉积有关)。
1.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约80%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微小病变型肾病引起,其发病机制可能与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相对更容易出现此类免疫调节异常导致微小病变型肾病。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不同性别在免疫反应的调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影响发病几率,青少年时期身体代谢活跃,免疫相关反应相对频繁,易引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发病可能与补体系统异常激活有关,男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补体系统的调控产生影响,从而增加发病风险,青壮年时期身体各系统功能处于相对活跃但又可能存在潜在不稳定的状态,易受补体系统异常等因素影响而发病。
4.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肾小球损伤有关,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免疫调节功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自身抗体相关的免疫紊乱,从而引发膜性肾病。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1.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女性,尤其是育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在育龄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免疫平衡易被打破,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肾小球等部位,导致肾病综合征。
2.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接触外界过敏原的机会相对较多,且免疫反应相对活跃,当发生过敏性紫癜时,容易引发肾脏受累出现肾炎进而导致肾病综合征,男性在接触过敏原后的免疫反应可能与女性存在差异,导致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3.糖尿病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等病变,中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加上糖尿病病史,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肾病,进而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有关,儿童和青少年免疫系统相对不稳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更容易导致肾小球损伤,引发肾病综合征。
5.肾淀粉样变性:多见于中老年人。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肾脏导致肾脏病变,中老年人身体各组织器官逐渐出现退行性变,蛋白质代谢等方面可能出现异常,更容易形成淀粉样物质沉积,从而引发肾淀粉样变性导致肾病综合征。
6.骨髓瘤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骨髓瘤细胞分泌异常蛋白,沉积于肾小球等部位引起肾脏损伤,中老年人患骨髓瘤的几率相对较高,男性的生理特点等因素可能与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及对肾脏的影响相关,进而导致肾病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