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早期症状有微量蛋白尿和夜尿增多;中期症状包括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晚期会出现肾衰竭相关症状、贫血、电解质紊乱;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病情进展快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定期体检并关注血糖血压;儿童和青少年患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要关注饮食运动和血糖控制;孕妇患此病会增加孕期风险,需密切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饮食,分娩时防止并发症。
一、早期症状
1.微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通过检测可发现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这是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开始受损,蛋白质开始少量漏出到尿液中。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病时间较长、血糖控制不佳者,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非常重要。年龄较大的患者,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更易出现微量蛋白尿。
2.夜尿增多:肾脏的浓缩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夜尿次数增多的情况。原本不起夜或偶尔起夜一次的患者,可能夜间需要起床排尿23次甚至更多。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尤其是对于本身睡眠就不好的老年患者,影响更为明显。
二、中期症状
1.大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肾脏滤过膜的损伤加重,尿液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且泡沫长时间不消散。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体内蛋白质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
2.水肿:由于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水肿。水肿一般先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对于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水肿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水肿可能会更加明显。
3.高血压:肾脏功能受损后,会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
三、晚期症状
1.肾衰竭相关症状: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晚期,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会出现肾衰竭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是由于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所致。
2.贫血: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从而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症状,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患者,贫血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老年人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儿童则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3.电解质紊乱: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肾脏储备功能较差,患糖尿病肾病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且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密切关注血糖、血压的控制情况。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肾病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血糖,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
3.孕妇:孕妇患糖尿病肾病会增加孕期风险,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影响。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和肾功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要注意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的身体状况,防止出现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