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首程包括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初始治疗。诊断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液、血液)、影像学检查入手;病情严重程度分轻度和重度;初始治疗有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和抗菌药物治疗(依药敏选药,轻重度给药途径不同,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女性需注意个人卫生)。
一、诊断方面
1.临床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哭闹不安、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发热而无典型泌尿系统局部症状;成年患者多有突然发生的高热、寒战,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以及单侧或双侧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从性别角度看,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表现,但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尿道短而直),相对更容易发生急性肾盂肾炎。
2.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管型,这对诊断急性肾盂肾炎有重要意义,白细胞管型提示炎症累及肾脏实质。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对于症状典型且尿白细胞增多的女性患者,如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2CFU/ml且为常见致病菌时也应考虑感染。
血液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在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异常,反映肾脏功能受损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对于首次发病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一般先进行超声检查,超声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积水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尿路梗阻等导致肾盂肾炎的因素。对于病情复杂或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行CT等检查,但首程中通常先以超声初步评估。
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根据临床表现评估
轻度:仅表现为单纯的泌尿系统症状及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腰痛等,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重度:出现高热(体温≥39℃)、寒战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伴有单侧或双侧腰痛明显,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嗜睡等,或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损害表现等情况。
2.根据实验室检查评估
若血白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提示感染炎症反应剧烈,病情相对较重。
三、初始治疗方面
1.一般治疗
发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促进细菌及炎症物质排出。
2.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在药敏结果回报前,一般根据经验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喹诺酮类药物)。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口服给药,病情较重者需静脉给药,初始治疗后需根据患者response调整抗菌药物。例如初始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后,若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逐渐缓解,可考虑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序贯治疗。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诊断时需更加仔细鉴别,避免漏诊误诊,治疗时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肾盂肾炎表现的影响,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谨慎选择抗菌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女性患者在首次发生肾盂肾炎时,要注意告知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避免再次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