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会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影响预后,戒烟是关键,还需综合管理其他危险因素,老年、女性及有其他基础病史的冠心病吸烟患者需特别注意以降低吸烟不良影响。
一、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吸烟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二、吸烟并非必然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但会显著增加不良预后风险
1.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
吸烟会使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有研究表明,吸烟的冠心病患者相较于不吸烟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间隔时间更短,发作程度可能更严重。这是因为吸烟引起的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等因素进一步加重了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
吸烟还会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吸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等机制,会使原本狭窄的冠状动脉更容易发生急性闭塞,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2.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长期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复发率明显升高。例如,一些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比不吸烟的患者高很多。
吸烟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为频繁的心绞痛发作、活动耐力下降等问题,在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
三、降低吸烟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影响的措施
1.戒烟是关键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戒烟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戒烟后,血管内皮功能会逐渐得到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减弱,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也会减缓。多项医学研究证实,戒烟后的冠心病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会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2.综合管理其他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吸烟会使血压进一步波动且加重对血管的损害,所以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时低于130/80mmHg)。
控制血脂:吸烟会影响血脂代谢,导致血脂异常,所以要合理饮食、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达到目标值(一般冠心病患者要求低于1.8mmol/L)。
控制血糖: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会加重糖代谢紊乱和对血管的损伤,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措施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
四、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1.老年冠心病吸烟患者: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等生理功能减退,吸烟对其血管的损害更为严重。老年冠心病吸烟患者更要坚决戒烟,并且要密切监测心血管相关指标,如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干预。
2.女性冠心病吸烟患者:女性在雌激素的保护下,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一般晚于男性,但吸烟会显著削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女性冠心病吸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更高。女性患者要重视戒烟,同时在生活方式调整和疾病管理上要更加严格遵循医嘱。
3.有其他基础病史的冠心病吸烟患者:如果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吸烟会使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这类患者除了要积极针对冠心病进行管理外,更要严格戒烟,并在呼吸科等多学科合作下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以最大程度降低吸烟带来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