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引起发烧的表现包括乳房局部红肿热痛、肿块形成以及全身发热,结合哺乳期或非哺乳期病史判断,还可通过血常规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乳腺超声见乳腺组织炎症改变等辅助检查支持诊断。
一、临床表现方面
1.乳房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急性乳腺炎引起发烧时,乳房局部通常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有疼痛感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乳房组织充血、水肿,局部炎症反应明显。例如,哺乳期女性可能会发现乳房某一区域发红,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温度比周围正常皮肤高,且按压有痛感。
肿块形成:部分患者可触及乳房内有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太清晰。这是由于炎症导致乳腺组织的渗出、增生等病理改变形成的。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哺乳期女性相对更常见此类表现,而非哺乳期女性患急性乳腺炎时肿块表现可能有差异,但同样会有局部炎症相关表现。
2.全身表现
发热:体温可升高,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超过38.5℃。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急性乳腺炎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发热特点可能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发热可能相对更急骤,而成年患者发热表现相对多样,但核心是炎症引发的体温升高。
二、结合病史判断
1.哺乳期情况
哺乳相关因素:如果是哺乳期女性,要考虑是否存在哺乳不当的情况,如乳头皲裂、婴儿含乳姿势不正确等。乳头皲裂会使细菌容易侵入乳腺组织,婴儿含乳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淤积,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进而引发急性乳腺炎并出现发烧。例如,有些哺乳期女性没有正确掌握哺乳技巧,长时间让婴儿单侧乳房含乳,导致该侧乳房乳汁淤积,随后出现乳房局部炎症表现和发热。
乳腺导管情况:了解哺乳期女性乳腺导管是否通畅,若有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更易引发急性乳腺炎。年轻哺乳期女性由于经验不足,可能更易出现乳腺导管堵塞情况,从而增加急性乳腺炎伴发烧的风险。
2.非哺乳期情况
乳腺外伤史:非哺乳期女性若有乳腺外伤史,外伤可能导致乳腺组织损伤,为细菌入侵提供途径,从而引发急性乳腺炎并发烧。比如,有的女性因意外碰撞导致乳房受伤,之后出现乳房局部炎症及发热症状,就需要考虑急性乳腺炎的可能。
乳腺疾病史:既往有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腺疾病的女性,患急性乳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疾病基础上更易出现炎症反应导致发烧。不同年龄的非哺乳期女性,若有相关乳腺疾病史,当出现乳房不适伴发热时,需警惕急性乳腺炎。
三、辅助检查支持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防御反应,中性粒细胞是参与炎症早期反应的主要细胞,其比例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性炎症,对于判断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烧有重要意义。例如,急性乳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成人正常白细胞计数为(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等。
2.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组织改变:乳腺超声可发现乳腺组织增厚、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等炎症表现。通过超声检查能直观看到乳房内部的结构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急性乳腺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都能帮助识别乳腺组织的炎症情况。比如,哺乳期女性超声检查可能发现乳腺导管扩张、局部组织水肿等情况,从而辅助诊断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