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尿细菌学检查有清洁中段尿培养及尿沉渣镜检细菌)、血液检查(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等升高,慢性期有相应改变,肾功能检查后期可现损害)、影像学检查(超声可了解肾脏情况,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等,CT更清晰显示结构)及其他检查(同位素肾图可了解肾功能等),不同患者检查需注意相应要点。
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若培养出菌落计数≥10CFU/ml,提示有细菌感染。但需注意,留取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否则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女性患者留取标本前应清洗外阴,男性应翻开包皮清洗;留取中段尿,避免前段和后段尿液污染标本。
尿沉渣镜检细菌:取未经离心的新鲜尿液制成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如平均每个油镜视野见到1个以上细菌,提示尿路感染。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可初步筛查细菌感染情况。
血液检查
血常规:急性期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慢性期可能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可能增快,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往往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炎症过程。
肾功能检查:慢性肾盂肾炎后期可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不同阶段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同,早期可能仅有轻度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例如,内生肌酐清除率会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男性为80-120ml/min,女性略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提示肾功能受损。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脏可能出现双侧或单侧大小不一,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不清等改变。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一些细微的肾脏结构改变可能不如CT敏感。例如,超声可发现肾脏表面不光滑、肾盂肾盏变形等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静脉肾盂造影(IVP):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侧肾脏大小不等。急性发作期可能因炎症水肿而显影不佳。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肾盂肾盏的形态、位置等,若有慢性肾盂肾炎,典型表现为肾盂肾盏扩张、扭曲,晚期可见肾皮质瘢痕形成,肾脏缩小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对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发现肾脏瘢痕、肾盂肾盏变形等情况,有助于与其他肾脏疾病鉴别。CT平扫可观察肾脏的密度、大小等,增强CT可更清楚地显示肾脏的血供及实质情况,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帮助。
其他检查
同位素肾图:可了解肾脏的血流灌注、肾小管功能等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双侧或单侧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肾图曲线异常,如排泄段延缓等。同位素肾图检查对评估肾脏分侧功能有一定意义,对于判断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两侧肾脏的受损程度有帮助。例如,患侧肾脏可能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异常等情况,通过同位素肾图可直观反映出来。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需注意相应要点。例如,儿童患者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注意标本留取的规范性;女性患者在留取尿液标本时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避免因妇科分泌物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在检查时要更全面评估肾脏情况;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感染肾盂肾炎后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检查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