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鉴别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方面前者多有泌尿系统感染及可能的尿路梗阻史,后者起病隐匿无典型感染史;临床表现前者有泌尿系统感染及肾功能减退相关症状,后者主要是蛋白尿、血尿等;实验室检查尿液及肾功能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表现各异,需综合多方面信息准确鉴别。
一、病史方面
1.慢性肾盂肾炎
多有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女性相对多见,这与女性尿道短、宽,容易受细菌感染等生理特点相关。例如,女性在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若未彻底治愈则可能迁延为慢性肾盂肾炎。
部分患者可能有尿路梗阻等基础疾病史,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进而导致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并转为慢性。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多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可能前期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史,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明确的急性肾炎迁延不愈史,其发病与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无明显的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的典型病史。
二、临床表现方面
1.症状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可有间断的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也可表现为腰部酸痛、低热等,部分患者血压可轻度升高。在病情反复发作过程中,肾功能逐渐减退,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水肿可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水肿;高血压可为持续性中等程度升高。一般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不明显,除非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才会出现相应表现。
2.体征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双侧肾区可有叩击痛,病情进展到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贫血貌、血压升高等体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现眼睑、颜面或下肢水肿,血压升高时可触及高血压相关的体征,如心脏可能因高血压出现左心室肥厚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尿液检查
慢性肾盂肾炎: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可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多次检查可呈阳性。尿蛋白一般为少量-中度,以小分子蛋白为主。
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在1-3g/d左右)、血尿,可出现异形红细胞血尿,尿蛋白以中大分子蛋白为主,一般无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阴性。
2.肾功能检查
慢性肾盂肾炎:早期肾功能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的表现,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等),后期可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即可出现异常,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逐渐升高,同时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但一般以肾小球功能损害更为突出。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1.B超检查
慢性肾盂肾炎:双肾可表现为大小不等,肾实质回声增强,肾盂肾盏变形、扩张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双肾体积早期可正常或增大,后期可缩小,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等。
2.静脉肾盂造影
慢性肾盂肾炎: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等典型的慢性肾盂肾炎影像学改变。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肾小球硬化等相应的肾小球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通过以上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对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鉴别。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医生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准确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在鉴别诊断时需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问题;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两种疾病鉴别的干扰等情况,全面综合地进行判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