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腺瘤是常见于青年女性的乳腺良性肿瘤,病因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有关,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等,可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诊断,治疗分观察随访和手术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规范诊断治疗。
一、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在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等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的时期,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较为敏感,可能会导致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异常增生,从而形成纤维腺瘤。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肿块:大多为患者无意中发现的乳房肿块,通常为单发,也可有多发情况。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期可能会迅速增大。
其他: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疼痛,但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2.体征:通过乳腺触诊可发现上述特征性肿块,乳腺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块的性质、大小、位置等情况。
三、诊断方法
1.乳腺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对纤维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下纤维腺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均匀低回声的肿块,可有包膜。
2.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钼靶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纤维腺瘤在钼靶下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可见环形或弧形钙化等特征。
3.病理检查:是确诊纤维腺瘤的金标准。可通过空心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块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性质。
四、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对于较小(直径小于1cm)、生长缓慢且无明显症状的纤维腺瘤,如果患者年龄较小(如处于青春发育期),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变化情况。因为部分纤维腺瘤可能会在妊娠、哺乳期受到雌激素影响而增大,但也有部分会保持稳定甚至自行缩小。
2.手术治疗:当纤维腺瘤较大(直径大于1cm)、生长较快、患者有美观要求或怀疑有恶变可能时,应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旋切手术等。微创旋切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适用于符合一定条件的纤维腺瘤患者。对于妊娠期发现的纤维腺瘤,如果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也应考虑手术切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发现纤维腺瘤时,由于其乳腺仍在发育阶段,需要密切观察肿块变化。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让患者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了解肿块情况。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对乳腺产生一定影响。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纤维腺瘤,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纤维腺瘤有增大的可能。要加强孕期监测,密切关注肿块大小、生长速度等情况。如果肿块在孕期增长迅速,可能需要在合适的孕周考虑手术切除,手术一般选择在妊娠中期(4~6个月)进行,此时手术对妊娠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让其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3.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发现纤维腺瘤,如果肿块没有引起明显的不适,如疼痛、感染等,可在哺乳期结束后再考虑进一步治疗。但如果在哺乳期出现肿块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则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同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处理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