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乳腺癌有多种症状,皮肤改变表现为红肿(约70%-80%患者有)及橘皮样改变;乳房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且常与皮肤粘连;还可有乳房疼痛、乳头改变(内陷、瘙痒、脱屑等)及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本质相关。
皮肤红肿:炎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患侧乳房皮肤出现红肿,皮肤颜色可呈炎症样改变,类似蜂窝织炎,这是由于肿瘤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皮肤水肿,同时伴有炎症反应相关的充血等表现。这种红肿往往范围较广,可累及整个乳房或部分乳房区域,且进展相对较快。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约70%-80%的炎性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房皮肤的红肿表现。
皮肤橘皮样改变:随着病情发展,皮肤水肿进一步加重,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相对隆起,使皮肤呈橘皮样外观。这是因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广泛堵塞,真皮水肿,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水肿时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类似橘皮。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出现此症状,但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乳腺组织的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年轻女性可能因为乳腺组织相对致密等原因,皮肤改变的表现可能在外观上有一定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淋巴回流障碍导致的皮肤改变。
乳房肿块
肿块特征:患者可触及乳房内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多不清晰,活动度差。肿块大小不一,有的患者就诊时肿块可能已经较大,这是由于肿瘤细胞迅速增殖,在乳腺组织内形成占位性病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肿块的发现时间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因为对自身乳房关注较少,发现肿块时往往病情已经有一定进展;而老年患者可能本身乳房组织萎缩等原因,肿块相对更易被察觉,但本质上肿块的病理特征是相似的,都是肿瘤细胞无序增殖形成的病变。
与皮肤的粘连:肿块常与皮肤粘连,这是因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导致肿块与皮肤紧密相连,推动乳房时肿块不能自由活动,这也是炎性乳腺癌区别于一些其他乳腺良性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乳腺疾病的既往史,如乳腺纤维瘤等,但经过正规治疗后又出现类似炎性乳腺癌的症状,需要高度警惕炎性乳腺癌的可能。
其他症状
乳房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的原因可能与肿瘤侵犯乳腺组织内的神经末梢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可能相对更能敏锐地察觉到疼痛,而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但疼痛本身是肿瘤侵犯相关的一种表现。
乳头改变:乳头可能出现内陷、瘙痒、脱屑等改变。乳头内陷是因为肿瘤侵犯乳头周围的韧带等组织,导致乳头被牵拉内陷;乳头瘙痒、脱屑可能是由于肿瘤分泌的一些物质刺激乳头皮肤引起的炎症反应。对于有乳头异常改变的患者,尤其是既往没有乳头疾病史的,要考虑炎性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不同年龄患者的乳头改变表现可能因为乳房组织的生理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年轻女性乳房组织较为丰满,乳头内陷可能更易被发现,而老年女性乳房萎缩,乳头内陷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本质都是肿瘤侵犯相关的乳头变化。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原因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发热程度一般不定,可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不同年龄患者的全身症状表现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好,发热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或相对更易出现其他全身不适表现,如乏力等,这与老年患者本身的生理状态有关,机体对肿瘤相关炎症反应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