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等)和泌尿系统症状(如膀胱刺激征、腰痛等);实验室检查中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尿等,尿细菌学检查是重要依据,血液检查可见血常规异常及肾功能可能变化;影像学检查有超声、静脉肾盂造影、CT等,各有特点及适用情况。
一、临床表现评估
1.全身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常出现突发的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8℃以上,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寒战、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非特异性全身表现;老年患者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特别注意观察。
2.泌尿系统症状:患者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可出现腰痛或肾区叩击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不同年龄患者泌尿系统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以尿频、尿急等排尿不适为主诉,而老年患者可能泌尿系统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仍需重视肾区叩击痛等体征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具有诊断意义,还可出现血尿,尿蛋白可呈弱阳性,部分患者尿中可见白细胞管型,这对肾盂肾炎的诊断有一定特异性,因为白细胞管型提示炎症位于肾实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尿液标本留取需注意方法,儿童可能需要清洁中段尿留取,操作要轻柔以避免患儿不适和标本污染。
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常用清洁中段尿培养,若培养出细菌,且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为尿路感染;对于球菌,菌落计数≥103-10CFU/ml有诊断意义。此外,也可进行尿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快速初步判断细菌种类。但留取尿标本时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见核左移现象。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常升高,CRP在感染发生后数小时即可升高,感染控制后迅速下降,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ESR升高也提示体内存在炎症状态。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血常规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但CRP和ESR的变化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肾功能检查:一般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多无明显异常,但在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血清肌酐轻度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等。对于有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因为急性肾盂肾炎可能加重其肾功能损害。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有无结石、积水、脓肿等并发症。急性肾盂肾炎时,超声可能发现肾脏体积增大、肾皮质回声增强等表现,但超声对轻度炎症的敏感性相对有限。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超声检查是较为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避免了X线等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2.静脉肾盂造影(IVP):可显示肾盂、肾盏的形态、位置及尿路是否通畅等情况。急性肾盂肾炎发作期一般不首选IVP,以免加重炎症或造影剂对肾脏的可能损害,通常在急性期过后用于评估有无尿路解剖异常等基础病变,如有无尿路结石、尿路畸形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对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选择其他合适的检查方法。
3.CT检查:对于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特异性较高,可更清晰地显示肾脏实质内的病变,如有无脓肿形成等。但CT检查有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仅在超声和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后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