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诊断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儿童和成年患者有不同特点,病史要问反复感染、基础疾病等,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和肾功能,影像学有超声、IVP、CT等,需综合判断以准确诊断。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
1.病史方面
对于儿童患者,需询问是否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尤其是婴儿期有过肾盂肾炎发作的情况,因为儿童时期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使其更易发生肾盂肾炎且易反复。成年女性若有多次急性肾盂肾炎发作史,也需重点关注,其可能与女性尿道短等生理结构特点及性生活等因素相关。有泌尿系统结石、梗阻性病变(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病史的人群,发生慢性肾盂肾炎的风险较高,因为梗阻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易在局部滋生繁殖。
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且更易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2.临床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可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性菌尿,也可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较急性肾盂肾炎相对较轻。部分患者有腰部酸痛、隐痛,可伴有低热或无发热。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非典型表现,因为长期慢性肾盂肾炎可能影响肾脏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代谢。
二、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蛋白尿,尿中可出现白细胞管型,这是慢性肾盂肾炎的重要特征之一,白细胞管型提示炎症累及肾实质。尿蛋白一般为少量,若为大量蛋白尿需考虑合并其他肾脏疾病可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尿常规检查需更仔细,确保标本采集正确,避免污染等因素影响结果判断;成年女性尿常规检查要注意与月经等情况区分。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但需注意排除假阳性情况,如标本污染等。对于多次复发或慢性患者,可进行尿找细菌L型等特殊检查,因为细菌L型感染不易被常规培养发现。
2.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功能:早期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滤过功能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下降,可通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对于儿童患者,需参考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肾功能指标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因为儿童不同年龄段肾功能发育不同;成年患者则依据成人正常肾功能参考值。
肾小管功能检查:可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如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尿比重降低且固定;尿酸化功能障碍,尿pH值升高;尿β-微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增多,因为肾小管重吸收小分子蛋白功能受损。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脏可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肾脏缩小,表面不光滑,肾盂肾盏变形等。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要注意操作手法轻柔,准确测量肾脏大小等指标;成年患者超声检查相对较方便,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静脉肾盂造影(IVP)
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侧肾脏改变可不对称。这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之一,能直观显示肾脏结构的异常改变,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考虑造影剂的肾毒性等风险,尽量权衡利弊后选择;成年患者在无造影剂禁忌时可进行该项检查。
3.CT检查
也可发现肾脏瘢痕形成、肾盂肾盏变形等改变,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辅助诊断。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成年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CT检查。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资料进行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检查结果及病情表现的影响,以确保准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