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有一般表现、神经系统表现和其他表现。一般表现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神经系统表现有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其他表现包含眼底改变、精神症状,其发生与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且各表现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一、一般表现
头晕头痛
脑动脉硬化患者常出现头晕症状,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在劳累、精神紧张等情况下易加重。头痛多为胀痛或刺痛,部位不固定。年龄较大者由于血管弹性减退,更易受脑动脉硬化影响出现此类症状。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促使脑动脉硬化发展,进而引发头晕头痛。
记忆力减退
早期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如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位置、刚说过的话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中老年人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有一定生理性减退,但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记忆力减退通常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且与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功能受损有关。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从而加重记忆力减退的表现。
睡眠障碍
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脑动脉硬化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使得脑部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干扰睡眠节律。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加上可能存在的脑动脉硬化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生活方式会协同脑动脉硬化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二、神经系统表现
肢体麻木无力
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常见于手部、足部,也可累及上肢或下肢。同时可能伴有无力感,严重时可影响肢体活动,如行走不稳、持物掉落等。脑动脉硬化导致脑部血管狭窄,影响神经传导通路的血液供应,使得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肢体感觉和运动异常。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由于同时存在微血管病变等因素,脑动脉硬化发生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表现。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血液循环不畅,也会促进脑动脉硬化发展,加重肢体麻木无力症状。
言语障碍
轻者可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严重时可能出现失语症,即不能理解语言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因为脑动脉硬化影响了语言中枢相关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语言功能受损。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加速脑动脉硬化,增加言语障碍发生的可能性。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加,也可能对脑动脉硬化和言语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认知功能下降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计算力减退等。随着脑动脉硬化病情进展,认知功能会逐渐恶化,严重者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有家族遗传因素相关脑动脉硬化倾向的人群,更应关注认知功能变化,早期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
三、其他表现
眼底改变
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等。这是因为脑动脉硬化往往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眼底动脉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末梢动脉,其变化反映了全身动脉的硬化情况。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眼底动脉改变,同时也会促进脑动脉硬化,形成恶性循环。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脂质含量高,易沉积在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包括眼底动脉和脑动脉的硬化进程。
精神症状
可出现情绪不稳定,如易激动、抑郁、焦虑等。脑动脉硬化引起脑部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加上可能存在的脑动脉硬化风险,更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精神症状。长期处于嘈杂、压力大环境中的人群,精神症状可能更明显,同时也会加重脑动脉硬化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