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及相应机制,包括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呈可凹性,严重及儿童更明显,因大量蛋白尿致血浆蛋白降低等)、蛋白尿(尿中泡沫多,因肾脏受损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低蛋白血症(有乏力消瘦等表现,因大量蛋白尿丢失蛋白,肝脏合成不足)、高脂血症(部分无症状,儿童长期可能增心血管病风险,成人增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分解减少)、血压异常(部分有头痛头晕等,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儿童可能表现不典型),且不同病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还伴有原发病相关表现。
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从而引起水肿。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也参与了水肿的形成过程。
蛋白尿
表现:尿中泡沫增多是蛋白尿较常见的表现,且泡沫一般比较细腻、持续时间较长。不同病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程度有所差异,例如狼疮性肾炎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程度可从少量到大量不等,儿童狼疮性肾炎患者蛋白尿情况可能因病情活动程度不同而波动较大,病情活动时蛋白尿往往增多。
机制:肾脏受损,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原本不能或很少通过滤过膜的蛋白质大量通过,随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表现:患者可出现乏力、消瘦等表现,血液中白蛋白水平降低,严重时可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表现。对于儿童患者,低蛋白血症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身体生长修复的重要物质,低蛋白状态会阻碍儿童正常的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等。成人患者低蛋白血症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比如由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会使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
机制:大量蛋白尿使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而肝脏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往往不能完全弥补丢失量,从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
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血液检查发现血脂升高。在儿童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高脂血症可能对其血管等造成潜在影响,虽然儿童可能暂时无明显不适,但长期高脂血症可能增加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成人患者高脂血症则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比如由肾淀粉样变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与肾淀粉样变本身导致的肾脏损伤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对心血管系统等的不良影响。
机制: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同时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导致脂蛋白分解减少,从而出现高脂血症。
血压异常
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血压正常。对于患有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本身就存在血压易波动的情况,而其他病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也可能因肾脏功能受损等因素导致血压异常。儿童患者血压异常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差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比如由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当出现血压升高时,儿童可能因头痛等不适而情绪不佳。
机制: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另外,肾脏分泌的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失衡也参与了血压的调节异常。
其他表现
原发病相关表现:不同病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还伴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表现;糖尿病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糖尿病的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血糖升高等。儿童患者原发病相关表现可能因年龄小而表现不典型,比如狼疮性肾炎的儿童患者面部红斑可能不如成人明显,需要医生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