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是患者自觉头部有昏沉眩晕之感可伴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晃动等,常见引发因素有耳部前庭系统病变(如梅尼埃病、耳石症)、神经系统脑供血不足及脑梗死等病变、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等及低血压、全身性贫血及内分泌紊乱、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等;不同人群中儿童可能因耳部感染等、青壮年与过度劳累等有关、老年人与脑血管疾病等相关、女性特殊时期经期等有影响、男性因工作压力等、有基础病史者易出现;出现时需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定义阐释
头晕目眩是一种躯体感觉异常的症状表现,具体指患者自觉头部有昏沉、眩晕之感,可表现为自身或周围环境出现旋转、晃动等不适状态。其中,“头晕”多体现为头脑昏沉、头重脚轻;“目眩”主要是视物时出现昏花或眼前发黑的情况。
二、常见引发因素
(一)耳部因素
耳部的前庭系统病变可导致头晕目眩,例如梅尼埃病,其发病机制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影响前庭功能,进而引发头晕目眩症状;另外,耳石症也是常见原因,耳石脱落后移位,会干扰内耳正常的平衡感知功能,从而导致头晕目眩发作。
(二)神经系统因素
脑供血不足是常见情况,当脑血管存在狭窄或血流不畅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就可能引发头晕目眩;还有脑部的一些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影响了脑部正常的神经功能,也会导致头晕目眩症状出现。
(三)心血管系统因素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得脑部血液供应异常,进而引发头晕目眩;低血压患者由于血压过低,脑部灌注压降低,也容易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
(四)全身性因素
贫血患者因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常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另外,一些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等功能,导致头晕目眩发生。
(五)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状态下,也可能使躯体出现头晕目眩的感觉,这是因为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进而干扰躯体的正常感觉。
三、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时期
可能因耳部感染、先天性前庭发育异常等引发头晕目眩,例如儿童耳部发生炎症时,炎症可能波及前庭相关结构,影响其功能导致症状出现。
(二)青壮年时期
多与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内耳疾病等有关,比如长期高强度工作、学习导致身体和精神过度疲劳,或者患有内耳的一些功能性病变等。
(三)老年人时期
更多与脑血管疾病、耳石症、高血压或低血压波动等相关,老年人脑血管弹性下降、血管狭窄等情况较为常见,同时耳石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
(四)女性特殊时期
经期时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出现头晕目眩;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激素水平变化等,也容易发生头晕目眩;更年期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也可能出现该症状。
(五)男性方面
可能因工作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或脑力工作,吸烟、饮酒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头晕目眩的发生风险。
(六)有基础病史人群
像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等,这类人群更容易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因为基础病史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代谢等功能,进而影响脑部供血等情况。
四、应对提示
当出现头晕目眩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在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同时要戒烟限酒,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头晕目眩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