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引起的胸痛有其特点,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等,可放射,性质常为压榨闷痛等;发作常由体力劳动等诱因诱发,持续3-5分钟,可伴随出汗、胸闷、心悸等;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等,还有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者,出现相关胸痛且有高危因素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胸痛特点
1.部位: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部、下颌、上腹部等。男性和女性可能表现类似,但女性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的情况相对更易出现。年龄较大者血管病变可能更弥漫,胸痛放射部位可能更不典型。长期吸烟、有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血管内皮受损,胸痛部位也可能有变异。
2.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也可表现为烧灼感,但一般不像针刺样或刀割样锐痛。年轻人群若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但需鉴别是否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压榨闷痛等较为典型。
二、发作相关因素
1.诱因:多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饱食、寒冷、吸烟等情况下诱发。体力劳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充分供血供氧从而引发胸痛;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促使胸痛发作。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轻微诱因就可能触发。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使对诱因的感知不敏感,胸痛发作诱因可能不典型。
2.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若发作时间短于1分钟或超过15分钟,需考虑其他情况。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偶尔短时间胸痛可能因肌肉劳损等,但若频繁短时间发作且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也需排查。
三、伴随症状
1.伴随出汗:发作时可伴有冷汗,这是因为疼痛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出现伴随出汗的胸痛时更要注意冠心病可能。
2.伴随胸闷:常与胸痛同时存在,感觉胸部发闷,呼吸不畅。长期高血压患者,心脏后负荷增加,更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3.伴随心悸:部分患者发作时可有心慌、心跳加快或不规则的感觉。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的人群,基础代谢率高,心脏负担重,出现心悸胸痛时要区分是甲亢还是冠心病引起。
四、高危人群特点
1.年龄因素: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老年人血管壁硬化、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冠心病导致胸痛。
2.性别差异: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在围绝经期要关注自身胸痛情况。
3.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冠心病风险,吸烟史越长,风险越高,吸烟的男性和女性出现冠心病胸痛的几率都增加。
高脂饮食人群:长期高脂饮食可使血脂升高,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引发胸痛。肥胖人群往往伴随高脂血症等,更易出现冠心病相关胸痛。
缺乏运动人群:运动少会使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脂肪堆积,血管弹性降低,增加冠心病发病可能,进而出现胸痛症状。
4.病史因素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可使血管壁承受压力增大,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容易引发冠心病胸痛。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更需警惕。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不易被早期发现,出现胸痛时可能已处于较严重阶段。
家族史: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增加了患病风险,若出现胸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冠心病可能。
总之,当出现具有上述特点的胸痛时,尤其是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是否为冠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