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包括尿液、血液检查及肾活检。尿液检查可见大量蛋白尿、血尿、红细胞管型;血液检查肾功能方面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GFR显著下降,免疫学检查抗GBM抗体在抗GBM型阳性,ANCA在ANCA相关血管炎型阳性,部分患者补体降低;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及病变形态学改变,不同患者肾活检需考虑自身特点。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
蛋白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常可见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3.5g/d。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滤过增加所致。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蛋白尿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严重异常。
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出现肉眼血尿。血尿的产生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从受损的肾小球滤出。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尿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可能在血尿程度上与成人有所不同,不过本质都是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管型:尿中可见较多红细胞管型,这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特征之一。红细胞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小球内有出血,且经过肾小管后被浓缩形成管型。
二、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会明显升高。随着肾功能的急剧恶化,Scr和BUN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导致其在血液中蓄积。例如,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后,肾功能迅速减退,Scr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升高,不同年龄患者对肾功能减退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肾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好,早期Scr升高幅度可能相对成人不那么显著,但最终都会出现明显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GFR):GFR显著下降,反映肾脏排出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严重受损。对于不同性别患者,GFR的评估可能需要考虑性别相关的生理差异,但总体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GFR都会有明显降低。
2.免疫学检查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GBM抗体):在抗GBM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血清抗GBM抗体阳性率较高。抗GBM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导致肾小球损伤。不同年龄患者中,抗GBM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可能有所不同,但在阳性患者中,抗体检测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ANCA相关血管炎导致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ANCA可为阳性。其中,胞浆型ANCA(c-ANCA)多见于韦格纳肉芽肿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核周型ANCA(p-ANCA)可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不同性别患者中ANCA阳性的比例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ANCA检测对于这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价值。
补体:部分患者补体C3、C4等可降低,尤其是在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补体激活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导致补体消耗增加。例如,在一些由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补体水平会出现下降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补体变化可能与基础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三、其他检查
1.肾活检
肾活检是明确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通过肾活检可以观察肾小球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如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新月体形成等病理特征。不同病理类型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在肾活检下有不同表现,例如在抗GBM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可见肾小球基底膜线性免疫荧光沉积等特征性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肾活检需要谨慎操作,充分考虑儿童肾脏的特点,如肾脏相对较小、穿刺风险相对较高等因素,但在明确诊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肾活检也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操作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