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免疫、感染、遗传及其他多种因素相关。免疫因素中自身免疫反应可介导发病;感染因素里细菌(如链球菌)、病毒(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可引发;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易感性;其他因素包括环境中重金属接触、药物滥用以及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肾脏致其发病。
一、免疫因素
(一)自身免疫反应介导
1.发病机制:机体免疫系统存在异常时,自身抗体可能攻击肾脏组织相关成分。例如,在某些慢性肾炎患者体内可检测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等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等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引发慢性肾炎。
2.相关人群及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自身免疫紊乱出现这种情况,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发阶段(如育龄期)相对更易受自身免疫因素影响而患慢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人群发生慢性肾炎的风险更高。
二、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发病情况:链球菌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引发慢性肾炎的细菌感染因素。比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可能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肾炎。一般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可能出现相关肾脏损伤表现,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在链球菌感染后引发肾脏免疫反应导致慢性肾炎。
2.影响机制:链球菌感染后,其抗原成分作为外来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损伤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炎。
(二)病毒感染
1.相关病毒及影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也与慢性肾炎的发生相关。例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较为常见,病毒持续感染机体后,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肾小球炎症,进而导致慢性肾炎。不同年龄段均可因病毒感染引发,但有病毒感染病史尤其是慢性病毒携带状态人群需警惕慢性肾炎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一)遗传易感性
1.遗传基础:部分慢性肾炎具有遗传倾向,一些特定的基因位点突变或异常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慢性肾炎。例如,某些遗传性肾炎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个体在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刺激时更易出现肾脏损伤并发展为慢性肾炎。遗传因素在家族性慢性肾炎患者中体现较为明显,有家族慢性肾炎病史的人群,其后代患慢性肾炎的风险相对增高。
2.不同人群的遗传风险:对于有家族慢性肾炎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更密切关注肾脏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尿液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异常。
四、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重金属接触: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镉等,可能损伤肾脏。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在肾脏内蓄积,对肾小管、肾小球等结构造成损害,长期接触后逐渐引发慢性肾炎。从事相关工业工作的人群,如采矿、冶炼等行业的工人,长期暴露于重金属环境中,患慢性肾炎风险增加。
2.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具有肾毒性,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慢性肾炎。例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长期服用可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炎;一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慢性肾炎。不同人群因职业或自身用药情况不同,药物滥用导致慢性肾炎的风险不同,例如长期自行服用不明成分中药的人群风险较高。
(二)高血压因素
1.血压升高对肾脏的影响: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高压,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同时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和微循环,长期的肾脏损伤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发生慢性肾炎的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均需重视血压控制以降低慢性肾炎发生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肾脏本身功能有一定退化,血压升高对肾脏的损伤可能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