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肾功能相关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尿常规检查。超声检查可显示肾脏大小、形态等,操作简便无创;CT能精确显示肾脏体积等,增强扫描需注意碘过敏;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但有禁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通过血肌酐等估算,受多种因素影响;尿常规检查通过多项指标辅助判断肾脏情况,不同人群结果有差异。
检查原理:利用超声波对肾脏进行扫描,能清晰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通过超声可以测量肾脏的长、宽、厚径线,正常肾脏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肾萎缩时径线会小于正常范围。而且能观察到肾实质的回声改变,肾萎缩时肾实质回声往往增强。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超声检查操作相对简便、无创,可作为肾萎缩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例如,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因不配合造成检查困难;对于有基础肾脏病史的患者,超声检查可以动态观察肾脏形态的变化。
检查步骤: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腹部,在肾脏区域涂抹耦合剂,然后用超声探头进行扫描,从不同角度获取肾脏的切面图像,测量相关径线并观察内部结构。
CT检查:
检查原理:CT可以提供肾脏的横断面图像,能更精确地显示肾脏的体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通过CT值可以评估肾实质的密度,肾萎缩时肾实质密度可能会有相应改变。对于一些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CT检查可以进一步清晰显示肾脏的细微结构。在年龄方面,儿童进行CT检查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检查时对非检查部位的辐射防护。
检查步骤:患者需要先进行碘过敏试验(因为CT增强检查可能使用含碘造影剂),然后躺在CT检查床上,按照要求保持体位不动。一般先进行平扫,必要时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提高肾脏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
MRI检查:
检查原理: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对肾脏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更好地显示肾脏的血管情况以及肾实质的病变。在诊断肾萎缩时,能从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更全面地评估肾脏的形态和功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MRI检查无辐射,相对更安全,但儿童检查时如果不配合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则不适合进行MRI检查。
检查步骤: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躺在MRI检查床上,按照医生要求保持体位。检查过程中机器会发出较大噪声,可使用耳塞等减轻不适,检查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患者保持静止。
肾功能相关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
检查原理:通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合公式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的生成和排泄相对稳定,但是会受到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例如,肌肉量少的女性血肌酐水平可能偏低,此时用公式估算GFR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有其自身的生理变化范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对于有肾脏疾病的患者,GFR的变化能反映肾功能的受损程度,肾萎缩时GFR通常会降低。
检查方法:需要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然后代入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常用的公式有MDRD公式等。
尿常规检查
检查原理:通过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辅助判断肾脏情况。肾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蛋白阳性、红细胞或白细胞异常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尿常规结果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在月经期可能会出现尿红细胞假阳性等情况,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检查步骤:患者留取清洁中段尿,将尿液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会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