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急性胃炎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胃镜检查入手。病史采集要询问发病诱因(不洁饮食、服用NSAIDs、应激状态等)、症状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体格检查可见上腹部轻压痛,一般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粪便常规若合并肠道感染可有异常,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发病24-48小时内进行,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不同病因表现有差异,综合各方面诊断急性胃炎并考虑不同人群影响。
一、病史采集
1.发病诱因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不洁饮食史,比如食用了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这可能是急性胃炎的常见诱因之一。对于儿童,还需关注其是否接触了被污染的玩具等。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在外就餐者,要重点询问其近期就餐环境及食物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曾有胃部手术史者,要考虑术后胃炎复发等情况。
是否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可损伤胃黏膜,是急性胃炎的常见药物诱因。不同年龄人群服用NSAIDs的情况不同,老年人可能因治疗其他疾病而长期服用,儿童相对较少,但如有相关用药也需询问。
是否有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可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引发急性胃炎。不同年龄的应激情况不同,儿童多因意外创伤等,老年人可能因心脑血管意外等导致应激。
2.症状表现
了解腹痛的情况,包括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发作时间。急性胃炎患者腹痛多以上腹部为主,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需观察其哭闹、烦躁等表现来判断腹痛情况。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
询问恶心、呕吐症状,包括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有的患者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有胆汁或血性物。对于儿童,要注意呕吐可能导致的脱水等情况。
有无腹泻症状,若合并肠道炎症,可能出现腹泻,需询问大便的次数、性状等。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一般会有上腹部轻压痛,这是急性胃炎常见的体征。检查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同年龄人群腹部敏感度不同,儿童腹部相对较敏感,检查时需轻柔。老年人可能因腹壁松弛等,压痛表现可能不明显。
一般无明显的反跳痛和肌紧张,但若病情较重合并腹膜炎时可能出现,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胃炎。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稍高可能更常见于感染情况。老年人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不明显,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2.粪便常规
若合并肠道感染,粪便中可能有白细胞、红细胞等。对于儿童,粪便检查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老年人粪便检查要考虑其肠道功能变化等因素。
3.幽门螺杆菌检测
如有需要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等。但急性胃炎时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儿童,尿素呼气试验要选择合适的年龄段进行,老年人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
四、胃镜检查
1.检查时机
一般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型号的胃镜,操作要轻柔。老年人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看是否能耐受胃镜检查。
2.胃镜下表现
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病变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胃炎胃镜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如NSAIDs引起的多表现为胃黏膜糜烂等。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胃镜检查等综合手段来诊断急性胃炎,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以准确明确急性胃炎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