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需从多方面应对,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饮口服补液盐等;调整饮食,急性期暂禁食后吃清淡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食物种类;对症用药,腹痛用解痉药、腹泻用止泻药,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但特殊人群慎用;要休息与护理,保证休息、腹部保暖;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密切观察病情,老年人防脱水及关注基础病,孕妇用药谨慎并监测胎儿。
一、及时补充水分
原因:急性肠胃炎会导致呕吐和腹泻,容易引起脱水,而水分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急性肠胃炎时更需注意补水,因为儿童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脱水风险更大。比如婴儿可能会因频繁腹泻、呕吐快速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成年人也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影响身体代谢等功能。
方法: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它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如果不想喝补液盐,也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糖盐水,但糖盐水浓度要适当,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二、调整饮食
急性期饮食:在急性肠胃炎发作的急性期,应暂时禁食几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比如油炸食品难以消化,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加重腹泻等症状;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和卫生情况,防止因饮食不当使病情加重。
恢复期饮食:随着病情逐渐好转,可逐步增加食物种类,但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吃一些细软的米饭、馒头、清蒸鱼、煮鸡蛋等,然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但短期内仍要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三、药物治疗
对症用药:如果有腹痛症状,可以使用一些缓解痉挛的药物,如颠茄片等(但儿童要谨慎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等情况权衡使用);如果腹泻严重,可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它能在肠道内形成保护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止泻作用;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要非常谨慎,必须在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四、休息与护理
休息: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能量来对抗疾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充足的休息都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家长要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成年人也要避免过度劳累,尽量减少活动量,以休息为主。
腹部护理:可以适当对腹部进行保暖,比如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儿童,更要小心操作,防止发生意外。腹部保暖可以缓解胃肠道痉挛,减轻腹痛等不适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肠胃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了严格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补水、调整饮食等护理外,要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腹泻量大、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以免延误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肠胃炎时,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要更加注重补水,防止脱水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在饮食调整上要更加谨慎,遵循易消化的原则,并且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排便情况、营养状况等,必要时需要家人协助就医和进行护理。
孕妇:孕妇患急性肠胃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在处理上,首先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影响胎儿健康。饮食调整要在保证营养的同时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食物。如果病情较重,需要用药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