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需进行病史采集,包括发病急缓、诱因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要测生命体征、查腹部;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排其他病)、腹部X线(疑肠梗阻时)来综合诊断。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
询问患者起病的急缓,急性肠炎多为急性起病。了解发病前是否有进食不洁食物、生冷食物、变质食物等情况,这对于判断是否为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肠炎很重要。比如患者在聚餐后短时间内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需考虑食物污染导致感染的可能。
关注发病前是否有腹部受凉等情况,腹部受凉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诱发急性肠炎。不同年龄人群发病诱因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食用不洁的儿童零食等发病,老年人可能因饮食不注意或本身存在基础疾病等因素诱发。
2.症状表现
详细询问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急性肠炎患者多有腹泻,大便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严重者可出现脓血便。记录每日腹泻的次数,如每日腹泻5-10次不等。同时了解是否伴有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是绞痛、胀痛还是隐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询问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另外,需询问是否有发热,发热的程度,低热、中度发热还是高热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检查
测量体温,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发热情况,体温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炎症。测量血压,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需关注血压变化,警惕脱水引起的低血压。检查心率,脱水或感染严重时可能出现心率增快。
2.腹部检查
腹部视诊:观察腹部是否有膨隆、胃肠型等情况。腹部触诊: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急性肠炎患者多有腹部压痛,一般以脐周或下腹部较为明显,了解压痛的程度、范围等。进行腹部叩诊,了解是否有移动性浊音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腹腔积液。听诊肠鸣音,急性肠炎患者肠鸣音多亢进,可听到肠鸣音次数增多、音调增高。不同年龄人群腹部体征可能有差异,儿童腹部触诊时需注意其配合程度,老年人因腹肌松弛等,体征可能不典型。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降低。通过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例如,细菌性肠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高于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粪便常规
观察粪便的外观、性状,如前面提到的稀水样便、黏液便等。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如有细菌感染,可看到较多的白细胞,甚至脓细胞;如有肠道出血,可看到红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必要时进行粪便培养,查找病原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例如,通过粪便培养检出沙门菌,则可确诊为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
3.血生化检查
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需进行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情况,如血钾、血钠、血氯等,判断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低钠血症可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同时检查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脱水对肾功能的影响。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可能更易发生且症状不典型,需密切关注血生化指标变化。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一般情况下,急性肠炎患者腹部超声无特异性改变,但可用于排除其他腹部器质性疾病,如胆囊炎、阑尾炎、肠梗阻等。通过腹部超声观察肠道的情况,如肠壁是否增厚等,但对于急性肠炎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腹部超声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儿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需注意适度约束,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2.腹部X线
一般不作为急性肠炎的常规检查,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有肠梗阻等并发症时可进行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