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属于慢性病,其具有发病基础与长期因素相关、病情具反复性、需长期康复与管理等特点,不同人群脑梗作为慢性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老年人群基础病多、用药需谨慎且康复训练依从性差;女性人群生理期会影响病情,需关注激素变化并获家庭支持;特殊生活方式人群要彻底戒烟限酒;有病史人群需更严格控基础病、密切监测并定期复查。
一、脑梗作为慢性病的特点
1.发病基础与长期因素相关
脑梗的发生与多种长期存在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受到压力刺激,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据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高血脂也是重要因素,高血脂时血液中脂质成分增多,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阻塞血管。高血糖同样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正常功能,且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脑梗的发生几率。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是长期存在的,需要长期进行管理和控制。
2.病情具有反复性
脑梗患者病情容易出现反复情况。例如,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如果在后续没有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如血压再次升高、血糖波动较大等,就可能再次引发脑梗。研究表明,脑梗患者在发病后的5年内,复发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其体内的病理生理状态并没有完全纠正,血管病变等基础问题仍然存在,所以脑梗具有慢性病反复迁延的特点。
3.需要长期康复与管理
很多脑梗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对于这些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来促进功能恢复。同时,还需要长期对基础疾病进行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规律服用相关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控血脂药物等),并且在生活方式上进行长期调整,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例如,对于存在肢体运动障碍的脑梗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可能每周需要多次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或者在家中进行长期的康复锻炼,以最大程度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这体现了脑梗需要长期进行康复和管理的慢性病属性。
二、不同人群脑梗作为慢性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
老年脑梗患者往往基础疾病更多,如同时合并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管理上,需要更加谨慎地调整药物,因为多种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要考虑到患者是否同时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避免增加出血风险。同时,老年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可能相对较差,需要家属更多地参与和督促,帮助患者长期坚持康复锻炼和基础疾病管理。
2.女性人群
女性脑梗患者在不同生理期可能会对病情产生影响,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可能会加快。在慢性病管理中,需要关注女性的激素变化对血管的影响,在药物选择等方面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而且女性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可能受到家庭等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家庭成员给予支持,确保女性能够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对于长期吸烟、酗酒的脑梗患者,作为慢性病管理,首先要帮助其彻底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血脂升高,酗酒会导致血压波动、凝血功能异常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脑梗的病情控制,所以必须长期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并且家人要监督和协助患者逐步改变。
4.有病史人群
对于既往有脑梗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脑梗的风险更高。这类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基础疾病,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每3-6个月可能需要进行一次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检查,评估脑血管情况和脑部病灶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