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包括药物对症支持、介入的TAVR(适用于有症状严重狭窄且外科手术风险高或部分中危患者,通过导管送人工瓣膜替代病变瓣膜)、外科手术置换瓣膜(适用于有症状严重狭窄且外科手术风险低或中危患者),还需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剧烈运动、低盐饮食、戒烟限酒,老年患者要关注多器官功能及手术风险,儿童患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主动脉瓣狭窄尚无特效药物能逆转瓣膜的狭窄病变,但可用于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及预防并发症等。例如,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来减轻水肿;对于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主动脉瓣狭窄问题。
二、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1.适用人群
适用于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且外科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外科手术风险高的因素包括高龄(如年龄≥75岁等)、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TAVR创伤相对较小,能减少传统开胸手术的风险;对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避免因开胸手术对身体造成较大打击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
对于一些中危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也可考虑TAVR。
2.操作原理
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展开后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三、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置换术
1.适用人群
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且外科手术风险低或中危的患者。对于年轻、基础状况较好、没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较为有效的根治方法。例如,年轻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通过外科手术置换人工瓣膜后,能较好地恢复心脏功能,不影响后续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2.手术方式
传统的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需要切开胸部,暴露心脏,进行瓣膜置换。随着技术发展,也有小切口等相对创伤较小的外科手术方式,但基本原理都是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
四、生活方式调整
1.运动方面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轻度狭窄患者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等,但要根据自身心功能情况调整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出现明显胸闷、气短等症状为宜;中重度狭窄患者应减少运动量,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饮食方面
建议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有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可能需进一步限制至3g以下,以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但要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因为体重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
3.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所以患者必须戒烟。饮酒也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各器官功能的变化。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在进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围手术期要加强监测和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变化。
2.儿童患者
儿童主动脉瓣狭窄相对较少见,多为先天性因素导致。对于儿童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极其谨慎。如果是轻度狭窄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如果是中重度狭窄,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尽早考虑手术治疗,但儿童手术面临生长发育等问题,需要综合评估人工瓣膜的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式,以最大程度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



